已经很少在完成一部作品之后写“后记”一类的东西了。但在这部《国家——2011·中国外交史上的空前行动》最后收笔时,则感觉有许多东西仍然留在心底没有告诉读者而很不够爽,于是便有了这个“后记”……
在古时,有“补记”之说,我的这个“后记”属于这样的“补记”。因为在创作正文时,有许多内容受到结构安排等因素的影响,故没有进入其中。因而也让我内心深存一份“欠”人情的感觉。
比如,我欠了最早找我谈创作这部作品的外交部原新闻发言人、现为外交部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章启月的一份人情。她的知名度很高,我们对她的印象甚好:干练、有风采、有水平,属于那种给国家形象很增色的数量并不多的女外交官。她多次与我深入交流这部作品的创作思路及细节,并亲自出面安排诸多方面负责人与我交流和接受采访。
比如,我欠得比较多的还有一直参与整个采访与审稿过程的王永参赞和郑曦原参赞。特别是郑曦原参赞,他基本上全程参加了我这部书的采访与审稿过程,并且在许多方面给予了我特别的帮助。虽然他是外交部安排协助我完成此书创作的,但由于他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的良好素养,使得他很快成为了我的朋友。这样的友谊和友情对一个作家完成一部作品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而通常有些单位是不太了解这些的。这让我在感谢郑曦原先生的同时,必须深怀情意地感谢外交部的这份精心安排——它使我对外交部的整体形象有了异乎寻常的好感。应该感谢的还有帮助过我的孙鹏远等同志。
然而需要特别说到的还有领保中心的诸多年轻外交官们,他们在利比亚大撤离中做了许多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事,当然身处第一线的我驻有关国家的诸多外交官们更是如此。他们的事迹毫无疑问都应当载入史册,而由于采访条件的限制和篇幅关系,在此书中没有对他们的功绩给予适当的叙述,但这依旧不会影响这些人的可敬可爱形象。整个大撤离是以外交部为主体的一场特殊的超越国界的大行动,国资委、商务部、国防部、总参谋部等等单位甚至许多普通国民和外国友好人士,他们都参与其中,他们的贡献同样应当被传颂和载入历史。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