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其叔李忱即位,是为唐宣宗,改年号为“大中”。关于他的时代,张艺谋的电影《十面埋伏》的开头有所提及:“唐大中十三年,皇帝昏庸,朝廷腐败,民间涌现不少反官府的组织,其中以飞刀门的势力最大……”这样的描述自然可以一笑了之,因为宣宗并不昏庸,而是唐朝历史上最后一位有所作为的贤明君主。宣宗即位后,彻底结束了长达四十年的“牛李党争”;同时,抑制宦官对朝政的干预和对皇帝本人的控制;在对吐蕃的战争中,也取得了难得的胜利。由于这一时期朝廷清明无事,各地藩镇也不敢妄动。皇帝本人不但勤政,而且甚为节俭,体恤民情,最爱微服私访,往往日暮时才回皇宫。对此,晚唐五代尉迟偓所著的《中朝故事》多有记载。当时,大臣劝谏:“陛下啊,您不适宜频频外出!”
宣宗回答:“吾要采访民间风俗事。”
多好的回答啊。唐宣宗有此作为,与其曲折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他是宪宗皇帝的儿子,是穆宗皇帝的弟弟,敬宗、文宗和武宗皇帝的叔叔。也就是说,在他即位之前,他的哥哥和三个侄子相继是大唐皇帝。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唐朝诸帝中最奇特的。穆宗为帝时,封李忱为光王。小时候,他看上去痴痴的,智力有些问题。长大后,他却显示出贤良的品性。穆宗病危时,曾欲传帝位给李忱,但在当时变幻莫测的形势下,终于未成。大约从这一刻起,他就开始如履薄冰了,被随后即帝位的几个侄子猜忌。李忱只能韬光养晦,在众人面前保持沉默,作出一副呆傻的样子。按史书记载:“帝外晦而内朗,严重寡言……”有时整整一天也不说句话,敬宗、文宗、武宗生活中的乐趣之一,就是去光王府找乐,想尽办法逗李忱说话。《旧唐书》记载:“文宗、武宗幸十六宅宴集,强诱其言,以为戏剧,谓之‘光叔’。武宗气豪,尤不为礼。”十六宅即唐朝诸亲王居住之地。即使是文宗这位以老实著称的皇帝,也曾说过这样的话:“谁能叫光王开口说话,我有重赏!”如果说喜欢游玩的敬宗还没把他的这位叔叔当回事,而文宗除了找乐外也没怎么为难过叔叔,那么到了武宗即位后,李忱面临的情况就危险得多了。当时,李忱越是沉默不语,武宗越是不安。按晚唐大臣韦昭度在《续皇王宝运录》里的记载,会昌三年(843年),武宗在宫中设宴,曾密令四名宦官将李忱幽闭,欲沉杀于厕所,但事情未果。李忱在其中一名叫仇公武的宦官的帮助下逃得一命。晚唐令狐澄所著的《贞陵遗事》第一次披露了宣宗出家为僧的秘闻:“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一日游方,遇黄蘖禅师同行,因观瀑布。黄蘖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当为续成之。’黄蘖云:‘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宣宗续云:‘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说的是,宣宗出家后,遇见当时的禅宗大师黄蘖希运,有了以上对话。与黄蘖希运禅师之游,当有演绎成分,但《中朝故事》中的记载,未必全为杜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