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设定,在唐朝的一个时日,有一位来自山东琅玡的旅人正背着行囊走在大道上。
当琅玡旅人抵达任城县地界时,天色已晚。在城郭外的郊野,远远望见有一户人家,于是前往投宿。
主人似乎很好客,殷切招待琅玡旅人,为他准备了很多果蔬。琅邪旅人表示感谢,从怀中取出用犀牛角装饰的小刀,开始削梨。但是,他没注意到主人已愀然色变,骤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当琅玡旅人还没明白过怎么回事时,发现自己正坐在一座坟墓中。
琅玡旅人有窒息的感觉。在恐惧中,他想到自己的那把小刀,也许是它发挥了神奇的作用,驱除了那鬼,于是他一边将小刀护于胸前,一边在墓中摸索。他看到墓室旁有一个洞,俯身窥视,见里面光照甚明,有一架棺材,其木已腐烂,前头铜盘中,盛的是一些枯败的树叶。琅玡旅人在战栗中,匍匐着从坟墓里爬出来……
琅玡有人行过任城,暮宿郭外。主人相见甚欢,为设杂果。探取怀中犀靶小刀子,将以割梨,主人色变,遂奄然而逝。所见乃冢中物也,甚惧,然亦以此刀自护,且视冢傍有一穴,日照其中颇明,见棺榇已腐败,果盘乃树叶贮焉。匍匐得出,问左右人,无识此冢者。 (《广异记》)
在故事中,琅玡旅人的犀角小刀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犀角是避邪的。这也是唐朝人的观念。同时,他们认为犀角能解毒(唐朝贵族多以犀角杯盛酒),因为犀牛食百草之毒而不被侵。在唐朝,通常情况下,犀角是作为外国使节的礼品赠送于朝廷的。后来,它们渐渐进入民间。有唐一代,关于犀角的贸易是非常繁盛的。为了获得利润,很多来自东南亚(爪哇犀和苏门犀)、南亚(印度犀)和非洲(非洲犀)的商人渡海来中国做生意,当时的主要贸易点在广州。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