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曲这种形式在汉代已经形成,它是一种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歌舞曲。在汉代,它是“相和歌”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的结构一般为曲前有“艳”,曲后有“趋”和“乱”。这种大曲在两晋南北朝得到很大发展,尤其是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及外国音乐文化的长期交流,更为大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唐代的歌舞大曲,是一种有器乐、声乐和舞蹈的大型艺术表演形式,代表了唐代音乐的最高水平,它大致可分为清乐、道调、法曲和胡部新声等几种。
清乐大曲是从汉、魏以来的“清商三调”中遗留下来的。隋平陈时,获于江南的清商乐。这些清乐到武则天时词曲尚存的犹有《白雪》《公莫》《巴渝》《铎舞》《子夜》《前溪》《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等六十三曲。后来,仅存三十七曲,另有有声无词的七曲,合计四十四曲。到武则天长安(701—704)以后,仅存《堂堂》《明君》《杨叛》《骁壶》《春歌》《秋歌》《白雪》《春江花月夜》等八曲能合管弦演出。清乐大曲的艺术性很高,据记载,乐工学习一首张文收的“燕乐”或西凉、龟兹、疏勒、高昌、安国、天竺等大曲只要三十天,而学习一首清乐大曲则需要六十天。
道调音乐也就是道家的音乐,称《步虚声》,不仅仅是唱,而且有舞蹈,是一种载歌载舞的形式。
“法曲”源于东晋以来的“法乐”,本是用于佛教法会的音乐。唐代的法曲,是唐代大曲中的一部分,它虽然深受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但其风格特色及所用乐器仍与“清乐”接近。著名的《霓裳羽衣舞》就是法曲。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