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五年(1304)六月,时任通议大夫、知制诰的王恽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朝廷的钦差大臣在汲县看到他的故居依然是茅屋陋室,清贫如民。儿孙们过着田园生涯,耕稼自给。身居高位而如此廉洁,在官吏中是十分罕见的。钦差大为感动,便如实奏明皇上。皇上也感动了,便赐钞万贯,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谥号“文定”。子孙荫封,领受俸禄。家乡人民也把他少年勤奋读书的古子涧村誉为“秋涧书声”,被列为“汲县八景”之一。
王恽(1228—1304),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卫辉(今河南汲县)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金朝为官。他还年幼的时候,金就亡了。他好学不倦,二十岁左右就已经以文章名于时。中统元年(1260),左丞姚枢宣抚东平,辟为详议官,从此步入仕途。他一生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为元朝一代名臣。至元五年(1268),元世祖建御史台,任王恽为监察御史。他上书《击邪》《纳海》等论列一百五十余条。当时负责水利的中央级官员刘晸,利用治水导河之便,贪污官粮四十多万石。王恽大胆弹劾揭发。经过访查,他又将刘晸监修太庙从中偷工减料中饱私囊的罪恶上书皇上。刘晸做贼心虚,竟惶惶不可终日,忧虑死去。
王恽的正直敢谏,受到了元世祖的器重。至元二十八年(1291),忽必烈专门在京城召见他。他又上万言书,提出“改旧制,黜赃吏,均赋役,擢才能”的建议,顺应了忽必烈“祖述变通”的建国思想,对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忽必烈亲授他为翰林学士。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