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因为有边患,才有边塞诗的出现,而边患,自周、秦时起,直到唐代都没有解决。多少健儿,埋骨关山。诗人只用了十四个字,就把这千年的历史,浓缩在两句诗中。
“秦时明月汉时关”,使用的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对唐人来说,就应该理解为“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还是秦、汉时的关”。再引申下去,就是“边患还是秦、汉时的边患”。“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熄,征战无已时。”(李白《战城南》)这烽火,一直燃到诗人所在的唐代。
下面两句诗就有些骨头了。
为什么边患老是不能解决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将帅的无能。“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这样的将帅带兵,能不打败仗吗?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之败后的一段精彩表演。
曹操从华容道逃回南郡,“曹仁置酒与操解闷,众谋士俱在座。操忽仰天大恸。众谋士曰:‘丞相于虎窟中逃难之时,全无惧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正须整顿军马复仇,何反痛哭?’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惭。”王昌龄在这里所使用的手法,和曹操如出一辙。如果龙城飞将李广在,胡马就不能度阴山为患。言外之意是说,现在这些带兵的将帅不过是一群饭桶。高适《燕歌行》结尾处说“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和这首诗是一个意思。诗贵含蓄,然而含蓄蕴藉中,着实淋漓痛快。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