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诱敌入彀的作战,汉动员了三十万大军,此时的军司令官是御史大夫韩安国。实际上韩安国在对匈奴问题的看法上是慎重派分子。因窦太后之死终能为所欲为的武帝,曾与群臣研议匈奴政策,其时以最坚决态度主张必须维持现状的,就是韩安国。
与之相对,极力主战的是王恢。订下以马邑为饵、企图诱军臣单于入彀计划的正是这个王恢。马邑之役时,王恢以将屯将军身份,位居韩安国之下。
事情肇因于匈奴为了更新和平条约派遣使者来时,韩安国赞成与过去同样的条件更新条约。这是高祖、文帝、景帝三代的外交方针,不得轻易变更——这是他所持的理由。
——高皇帝(指高祖刘邦)于平城受围,虽然心中万分不甘,为天下万民计,一切仍以忍辱为重。
这个精神非承继不可。而且作战必须经过周全准备,与匈奴交战,战争会延续多久甚难估算。在未有确切胜算之前,绝不可开战。
韩安国做此主张。
对此,王恢却以如下理由反驳:
外交方针因时代而变。高皇帝忍受平城之辱,是因为建国方始、国力尚未充实的缘故。现在天下统一,国家基础固若金汤,人民也获得充分休养。比起高皇帝创业时,国力已大大增强,因此,现在的外交方针必须有所修改。当时忍辱,乃是不得已情形下的权衡之计。如今我们必须以雪耻为首要政策。过去因为做不到,所以无话可说,但我们现在已有这个力量。讨灭匈奴,才是我们奉慰三代先帝之灵最上之道!
年轻的武帝较倾向于王恢的主张。
问题在于是否有胜算。此时,王恢拍胸脯提出的就是这个诱单于入彀的诡计。听说连具体计划都备妥了,武帝遂准其所请,决定开启战端。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