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一九二九年十月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一九六二年五月号。
赏析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的《九辩》问世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则更借凄清、肃杀、衰飒的秋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的。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九日》),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怊怅切清”(南朝齐刘勰《文心雕龙》)。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重九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词坛。
作品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度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水流。“天难老”则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日落,春秋代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而“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暂,一久长;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赴,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精义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和以个别出现的普遍范畴,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