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这么多,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会形成这种罕见的国民性呢?
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泡沫经济的崩溃给日本人造成了远比预想的更深刻的影响”。我不得不承认,泡沫经济的后遗症到现在都还没有根本治愈,依然在影响着相当一部分日本人。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形成了泡沫经济,失控的经济状态波及海外。当时的日本可谓是积极顺应“国际化”的趋势,变成了全世界的“洼地”,买下了美国本土的一部分土地以及夏威夷、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在当时的纽约,确实每六栋大楼中就有一栋是日本的,很多日本人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买了别墅以养老。然而,当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人在一瞬间失去了所拥有的一切。高价买进的东西最终只能以最低的价格出售,这个记忆深入日本人的骨髓,一个多么惨痛的经历。
我经常拿夏威夷的酒店来举例子,发生泡沫经济时,怀基基海滩上1/3以上的酒店是属于日本人的,而这也被说成是“日本在珍珠港没有达成的愿望,在这里得以实现”。但这只是一个极其短暂的梦,泡沫经济一旦破灭,这样的美梦恐怕也就难以为继了,一切都将化为泡影,买进来的东西被以原价的几十分之一的价格卖了出去。
当时,在股市投资方面也是如此。精明的海外投资家在享尽荣华富贵之后,不得不含泪以最低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一切,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种经历是痛彻心扉的,泡沫经济留下的后遗症在短时间内也是难以消除的。全体日本人陷入了“惩羹吹齑”的境地。
然而这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当时掌控社会的那一代人也已经都卸任了。即便如此,我还是经常听到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发生在上一代人身上的事情,其后遗症有没有可能一直残留在后辈身上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回答的:
经历了泡沫经济的那一辈人,在这15年间确实已经从社会的第一线上退下来了,现在的日本社会是以他们的下一代为核心的。所以,认定这一代不会像上一代那样受到泡沫经济影响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反过来说,这一代由于经常听到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悲惨情形,也有可能会因此变得胆小怕事,容易恐慌,这一点也是不可否认的……
当时的那一代人,可以说是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之后才变得富裕的一代。有钱之后,他们就疯狂地购买美国的公司和土地、购买哥伦比亚影业公司、购买洛克菲勒中心……对他们来说,这只是在消费,一种最后有可能把全世界都买下的消费行为。也就是说,这不是投资,而是消费。
因此,他们那一代人是这样的:一项投资即便只有5%的成功率,他们也会毫无顾忌地把钱投进去,而投进去的钱有可能变成原来的5%,即便如此,他们也是满不在乎。
而接下来的这一代,已经变得没有想法了,甚至连基本的投资智商都丢失了。
现在的这一代既是“偏差值的一代”,又是“少年jump—代”。由于接受的是“填鸭式教育”,缺乏灵活性,所以这一代人非常讨厌冒风险。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在经历了泡沫经济之后,这个国家的下一代就会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以便将来能够获得成功。然而,日本却不是这样的国家。
相反,日本的下一代只能从上一代那里学到“规避风险”。因为泡沫经济崩溃后,从经济学家到评论家再到政府,所有人都在强调风险的危害。所以,时至今日,泡沫经济的后遗症依然这么顽固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