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杨绛先生《我们仨》。很奇怪,在有了孩子之后,突然读出了当年完全没有感受到的意趣。
书里写他们在牛津和巴黎读书时的事:切细条的涮羊肉、最远不过到公园的“探险”、下午时分一起阅读的宁静;写妻子在医院生孩子期间丈夫闯了无数的祸、砸了无数东西,丈夫心里内疚又忐忑,但只要妻子说一句“我会修”就立即安心;写女儿出生了,爸爸那句“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欢迎辞;写女儿肠胃不好不能吃白沙枇杷,小女孩很乖地在一边看别人吃,过会儿走过来扯扯妈妈的衣角,“眼边挂着一滴小眼泪”……还有多年后,六十岁的老人从干校出来,早晨仍记得给妻子做早饭,并得意地说“我会划火柴了”。
我在书页的边角随手写上:你们看,孩子们,最简单的形容,却是最美的生活。——妈妈 2013年2月1日
铅笔头太粗,写不了太多字,其实我本来还想说:看,孩子们,只有生活打动了你自己,你才能记录下打动他人的生活。
还有:这里,这里,这里……这些妈妈信手划下横线的地方,你们的爸爸也是这样的。
还有还有:咚咚,你是我们的女儿,我们都喜欢的;叮叮,你是我们的儿子,我们同样很喜欢你。
以及那几句久远的诗: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至亲至疏,都是夫妻。
杨绛先生写:我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但此后几年来,我们并没有各持异议。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我。我们没有争吵的必要。
先生用一百零一岁的高龄、八十多年的牵念诠释了“永志不渝”的意义,这个是我们才结婚八年的小夫妻完全不能比的——无论学问还是人品,我们都只有跪地膜拜的份儿。但那份感觉,至少现在能记住和能拥有的这些感觉是如此相似!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