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如同后世的官员大搞政绩工程一样,在这个时代同样,笼络民心的捷径也就永远都是那么几件事儿,为官一方天地,除了造福一方百姓这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外,那么修缮与朝廷皇室有关,或者是跟当地百姓息息相关的庙宇,就成了为官一任时,获得政绩、得到朝廷认可的最佳捷径。
后世或许已经绝迹,但若是在这个时代,为官一任实在没有办法给百姓带来富裕的生活,无法在税赋方面做到减轻百姓的负担外,那么修建一些祈求风调雨顺、或者是国泰民安的庙宇,自然就能够成为笼络民心的最佳办法,同样,这也是最佳的名正言顺的贪墨之法。
而修缮孔庙这样的事情,叶青不知道以朱熹为首的文人士子会不会从中贪墨银两,但就连朱世杰这样的少年,都能够出手阔绰的甩手就是五十两银子,为一个女子赎身,所以让叶青绝不会单纯的认为,南北两地上千的文人士子相聚曲阜,完全单纯的就是为了“学雷锋、做好事”的义务活动。
只要是来到此地的文人士子,必然都会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来此,或是扬名立万,或者是结交一些名望更大的文人士子,或者是希望借此来抬高自己以后在孔庙的历史中的存在感。
总之,为孔圣人修缮孔庙一事儿,绝没有表面上那么的高尚跟神圣,总之,这其中同样是有着关于文人士子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
所以借修缮孔庙,笼络民心、提高自己的声望,稳固地方吏治、政事,叶青决计是不会让朱熹一个人得逞的,甚至,既然无法避免要北地官府出钱修缮,那么必然要以他叶青为首才行,需要把他叶青的名字排在第一位,把他当成是此次事件的发起人,而朱熹等人不过是赶来此地共襄盛举罢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