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元璋忙于在浙东攻城略地的时候,他附近的天完国却正在进行政变,政变的结果是陈友谅计杀倪文俊,夺了军权,且向东侵占了安庆、池州、南昌等地,到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徐寿辉在陈友谅的挟持下进攻朱元璋,并在六月攻克朱元璋的采石,之后陈友谅谋害了徐寿辉,陈友谅另起炉灶成为新的国王。
采石被陈友谅攻下之后,朱元璋知道是面对强敌的时候了,他扩展地盘的行动已经惹起周围势力的注意。一系列事件让朱元璋明白,此时的陈友谅在群雄中不仅军力最强,疆土最广,野心也是最大的。
朱元璋非常忧虑地对刘伯温说:“陈友谅是个不择手段的人,进攻采石是他想攻应天的前奏啊,且还趁咱不注意攻下了池州。”
刘伯温说:“这个人最不讲道义,以现在的形势看来,若陈友谅和张士诚联合起来,那应天就很难守卫。”
朱元璋知道这是自己最关键的时候,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能否取胜,就取决于如何谋划应对现在的战争形势,以及用什么样的军事战略才能击败强敌。
面对最强的陈友谅和最富的张士诚这两个邻敌,到底先攻哪个,朱元璋正在征求文武将士的意见。
有的人主张先攻弱势,把方国珍拿下,实力雄厚了,再对付陈友谅和张士诚。
也有将士认为应先攻张士诚,因张士诚虽富有,但兵力并不雄厚,攻下张士诚,那陈友谅就容易拿下。
朱元璋认为这些都不是最好的策略,没有顾及整个江南的形势。
刘伯温和朱元璋秘密商谈很久,认为目前一定要主动出击,问题就是用什么样的打法。
最后在两种策略间犹豫,迟迟无法选择。其实两种都是两线作战的方法,只不过方式不同。一种是对陈友谅和张士诚同时作战,把这两个强敌都打下去,兵分两路,主攻陈友谅,张士诚那边以攻为守;另一个方法是,集中主要兵力,先看准两者中谁的弱点最明显,奋力进攻,待胜利后,立即回转对付另一方。朱元璋其实更倾向于同时对付张士诚和陈友谅,但他也知道自己的实力有些危险,更担心张士诚若和陈友谅联合起来同时对付自己,那就更危险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