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内修文政 7、倡文偃武:科举制度的复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了对地方权力的削减和对军队的控制之后,宋王朝的根基逐渐变得稳定起来。通过征伐而取得功勋的将领们,如慕容延钊、石守信、赵彦徽等,都不再手握大权,赵匡胤对这些人也不再加以重用,反而大量开始提拔文臣。用文臣来治理国家,提倡儒家思想,在各地建立儒馆,修复孔庙,以鼓励教化。

以半部《论语》来帮助赵匡胤治理天下的赵普,深知教化对于人的重要性,通过宣扬儒家思想,倡导诵读儒家著作,让百姓归心,更利于统治。他曾经对赵匡胤说:“乱世用武,治世用文,以前的文臣只是被当做摆设一样,并未能起到真正的作用,但要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要有文臣为官,才能倡导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保证百姓都信奉忠诚。”

赵匡胤对于教育也非常在意,在赵普的建议下,他命令赵光义等在各地建立儒馆,增修了国子监学舍,希望通过文教的振兴来帮助管理国家。

因大量文臣被任用到各个岗位上,赵匡胤忽然发现朝中急缺可用的人才,便与众臣商议如何才能大量采纳人才。大臣李夷宾说:“历来世人进仕为官,无外乎荫补、磨勘、请郡等方式。荫补所面对的多是士族子弟,因为祖上的功德,而被封为各地的官员;而磨勘和请郡都是针对已经在政府中任职之人,磨勘有利于从下向上征调,请郡却只能是朝中显贵才有的资格,由自己提出想要往某地任职。这几种方式被用了几千年,已经可以满足朝廷所需。”

赵匡胤颔首道:“以前的帝王,选拔人才都只是在意其出身门第,而现在各地急缺官员,如果只在贵族中选择,范围太小了,人才的数量也不足。以前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情况了。荫补、请郡等法虽然一直沿用,但还是在士族之中选拔,更不利于真正有才的人涌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