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午之战中,李鸿章的主张是“许败不许胜”。原来他认为战败讲和,“和款可无大损”,战胜则“兵连祸结,大局不可收拾”。因此在他的战略指导下,中国虽有邓世昌等爱国将士,北洋舰队还是逃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和款果无大损么?李鸿章亲自到日本订了《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出卖了朝鲜(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独占权,到一九○五年朝鲜便沦为日本的保护国)。丧权辱国之外,还要赔款二万万两银子。
七十年前的二万万两银子是一个惊人的数目,清政府每年的收入也只有八千万两。这笔钱怎样筹措呢?当时的诗人黄遵宪就曾因此为政府担心,在《马关纪事诗》里有句云:“刮地难偿债,台高到极天。行筹无万数,纳币一千年。”自注云:“辽金岁币银二十万两,以今计之,合一千年乃有此数。”中国历史上宋曾向辽、金纳币称臣,但每年也只二十万两而已。如今日本所要的赔款是二万万两,那就是一千倍于末纳给辽、金的“岁币”了。所以诗人也就要担心“刮地难偿债”了。
但不必诗人担心,清政府自有办法。甚至不必清政府开口,早已有人争着借钱给它了。日本所索的赔款是有期限的,二万万两之外,再加“赎回”辽东半岛的款项三千万两,订明第一次(每六个月一次)就要交八千万两,第二次五千万两,余款三年内付清。清政府岁收只有八千万两,当然只好大举外债了。
消息一传出,俄国(沙俄)一马当先,立即秘密通知愿意单独借银一万万两,英、德也不肯落后,两国联合向清政府抗议,说要借就得借我们的,法国也插足进来说我也愿继续出借。把清政府的总理衙门闹得象个大拍卖场。结果是“利益均沾”,俄、法合借一万万两,英、德合借一万万两,这才了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