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是人所共知的红学大师,去年六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举办的“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主办者邀请的中国红学家,第一位就是他。可惜他因年老体弱,不能参加。不过他却录了一首旧作,托冯其庸带去。是他在一九六三年写的《题红楼梦人物》诗。诗云:
红楼缥缈无灵气,容易赍寒变芳旨,
回首朱门感慨多,东园多少闲桃李。
新国花月一时新,罗绮如云娇上春,
莺燕翱翻初解语,桃花轻薄也留人。
牡丹虽号能倾国,其奈春归无觅处,
觅醉茶蘼畹晚荷,不情情是真顽石。
芙蓉别调诔风流,倚病佳人补翠裹,
评泊茜纱黄土句,者回小别已千秋。
其间丛鏶多哀怨,不觉喧胪亿口遍,
隐避何尝直笔惭,春秋雅旨微而显。
补天虚愿恨悠悠,磨灭流传总未酬,
毕竟书成还是否,敢特此意问曹侯。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朱门”,“回首朱门”固然是“感慨多”,但令人“感慨多”的又岂只小说中的“朱门”,回首“红学”发展的经过,恐怕也是令人感慨多多的。俞平伯本人的遭遇,就是一个足以令人感慨的例证。
一九五四年,李希凡和蓝翎合作发表了《评红楼梦研究》,受评的就是他。自此他“消声匿迹”多年,直到一九七九年,他方始应邀出席了在北京成立的《红楼梦学刊》编委会大会,新华社发了电讯,海外读者也方始知道俞老是“没事”了。“二十五年弹指过,平反复出来何迟?”不知多少人有这感慨,但虽是迟来,毕竟来了,感慨之余,还是值得令人欣悦的。在那次会上,他和李、蓝二人握手举杯,传为“佳话”。上述那首诗的写作时间是一九六三年,那时他还是“受批”期间。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