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十冬腊月,北平大街小巷就平添一种市声,吆喝“画儿,买画儿”了。
在早年,无论贫富,家家都要买几张年画给小孩,有钱的人家,都粘在更房、门房、下房,或是护窗板上,乡间人家就把年画贴在卧房炕头上,借以点缀年景,又可以哄哄孩子啦。
沿街叫卖年画,在清末民初,平津两地都极盛行。虽然全国各省都有这种木刻年画,可是风格俗雅,各有不同。华北最著名的产地,有天津西边的杨柳青,俗称“卫画”,有深州附近的武强县,山东潍县的杨家铺,华中则有苏州阊门的山塘路等处。
年画无论南北,都是用墨线画成,刻成木板再印,印出来只有墨线轮廓,然后着色。杨柳青年画,都是挑选年轻女工着色,北方小姑娘多半缠足,不像南方赤脚大仙能够下田,既然不能到田间工作,针黹之余,年画着色就成了她们的副业了。她们着色是一人上一种颜色,先把画师着好颜色的年画做样本,然后在每张上着一种颜色,你涂红我抹绿,各捡一色不用换笔,这种分工办法涂起来非常快速,每个人一天能涂好几百张。杨柳青因为操作都是女工,比较细致工巧,产量不多,自然价钱较高,而且仅仅在平津一带行销。至于武强、潍县画年画的男女都有,着色迅速粗放,甚至行销远及西南云贵广大地区。
苏州年画,又称姑苏版年画。据康熙乙丑正科状元陆肯堂《趋庭随笔》说:“每年重九登高,一直到年尾大市,从仙塘路到虎丘,年画铺栉比鳞次,远地客商,争来抢购,盛极一时。”这一段述说,足证康熙时代姑苏年画的好景是如何了。光绪甲辰正科榜眼朱汝珍在他的《玉堂札记》里说:“太平天国攻陷苏州,纵火半月,虎丘一带遭劫最惨。”阊门外山塘路到虎丘,全被匪兵乱民烧掳一空,原有年画版悉被劈成柴烧。而这些年画,一般人家都认为是应景点缀,年年换新,没人留心保存;文人墨客,又认为粗俚不文,难登大雅,不屑保存,使得年画几近绝迹。到了光绪初年,民间元气渐复,苏州年画才在桃花坞又热闹起来,可是藻绘涂丹,跟乾隆年间凤格迥异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