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年在农业社会里,每年到了盛暑时期,甭说冷气机,就连电风扇、抽风机一类驱暑散热的工具,也是梦想不到的。所以到了溽暑逼人的夏天,无论是文人雅士、贩夫走卒手中都少不了一柄扇儿,虽然团扇、折扇形状各异,芭蕉、雕翎品质不同,可是其为驱虫招风的作用则一。
中国文字向来是蕴藉俨雅为世所艳称的,当年北平的书画名家,每年春末夏初,总要在中山公园举行一次扇面书画展,全部都是扇面,每年都有不少创意之作出现。一张扇面一两元钱,最贵也没有超过八块钱的。中国画会会长周肇祥(养庵)给这个画展题名“扬仁雅集”,既峭健简古,又贴切清新。现在回想起来,让人觉着中国文字实在太奥颐深秘了。
台湾在光复之初,有人把内地产品华生牌的电风扇带来,拂暑生凉,算是最时髦的炎夏恩物了。可是过不了几年,大同公司新产品大同电扇问世,物美价廉、经久耐用不说,最令人满意的是转动无声,行销不久,就变成家户必备的拂暑工具。
近十年来台湾工业起飞,经济快速繁荣,电扇渐渐归于淘汰,由冷气机起而代之。照目前情形来看,各大都市固然都装设冷气机,就连偏僻乡镇,只要电源无缺,也都装上冷气。自从产油国家以石油为武器,油价一涨再涨,大家为了节约能源,于是又想起当年奉扬仁风的扇子来了。
依据古老传说,扇子原名叫“篷”,是轩辕黄帝大破蚩尤之后,创六书、演阵法、定六律、作内经、制宫室器用衣物时候发明的。有人说周武王始作篷,亦作要,以蔽丧衬,以饰舆车。篷从竹,妥从羽,推想是用竹片羽毛编织而成的扇子,在车前舆后障翳风尘的仪仗而已。唐宋以降,帝后乘舆仪卫所用长柄“掌扇”,实际是“障扇”,因为音同,一直以讹传讹,障扇就变成了掌扇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