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不是北京生长,或是没到过北京的人,跟您说炉肉,可能您不知道是什么吃食,其实说穿了就是烧烤猪肉。在前清,妇女除非参加亲友家嫁娶祝寿汤饼喜庆盛典,才到各大饭庄子出份子道贺外,平日随随便便就进饭馆子吃喝一顿的,可以说少而又少。堂客们既然不轻易下小馆,有些人为了套近乎,给人送只烤鸭或是一方炉肉,送者所费不多,受者全家都可以吃得其味醇醇,这就是早年烧烤大行其道的原因。
在北京,烤鸭是专门由便宜坊、全聚德一类天津所谓鸭子楼来供应,至于炉肉就只有盒子铺(又叫酱肘子铺)所做的独门生意了。一般盒子铺的炉肉大多十几斤到二十斤一方,烤个一两方,每天也就够卖的了。至于讲究人家要用全猪过礼下聘,那就得向盒子铺预定了:盒子铺的炉肉,大约都是每天下午两三点钟,纯粹用钢义挑着肉在炭火上转着烤,所以刚出炉的炉肉皮又酥又脆,腴而不腻。这时候买回家蘸着酱油下酒,或者是用大葱一爆拿来下饭,稻香肉美,是一班久居北京老饕们价廉物美的佳肴。
在实行屠宰税之前,北平很盛行吃烤小猪,皮酥而脆,肉细而嫩,最妙是滑香腴润毫不腻口。自从屠体猪只加盖蓝色印戳后,想吃烤小猪简直是戛戛乎其难了。当时北平市财政局局长杨荫华和我都是陶然酒会的酒友,有一次酒酣耳热,大家都想请他弄一只小猪来解解馋,最后他幸不辱命弄了一只小猪来,让大家饱啖一番:事后他说十斤小猪按大猪完纳皤宰税,屠宰场才肯动手,平素大家吃不到烤小猪,其道理就在于此。
清官寿膳房有一道菜叫“炸响铃”,就是把炉肉的皮单独起下来,回锅炸脆蘸着花椒盐吃,是一样下酒的美肴。关于炸响铃,还有一段小故事。据说当年清朝道光皇帝勤政爱民自奉甚俭,隆冬大雪偶或酌饮几杯,就喜欢以炸响铃下酒。有一天在后宫无意中翻阅膳食单,看了之后大吃一惊,一味炸响铃竟然开价一百二十两。他立刻把御膳房首领太监传来问话,回说用整猪烤后起皮下锅,这个菜的确不能算贵了。道光虽未深究,可是从此传膳,绝不再点炸响铃这道菜,后来这件事传出宫禁,北京一些大的山东馆都添上炸响铃这道菜以餍顾客,至于是否真从炉肉起下来再炸的,那只有天知道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