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街”这个名词,似乎已经有好几十年没有人提过了,就是在北平生长,现在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十之八九也不知道这个行当。所谓泼街,是怎样的泼法呢?民国肇建之初,就拿前门大街五牌楼一带来说吧,正中间是行车走马的甬路(就是现在的快车道),要比两旁的行人道高出一两丈。甬路虽然高,可也是一层一层沙砾泥土铺上去的。北平天气干旱,雨泽稀少,可是逢到雨季,淫雨连绵,也能没结没完,下上个十天半个月不停。因此有人形容北平的马路:“晴天三尺土,有雨一街泥。”话虽近谑,可也是实情。
听老一辈的人说,最初北平泼街的大半都是堆子兵改行来当的。清朝末年每条街上都有一座小官厅,凡是军队过境,官兵放哨,警卫巡逻都在小官厅歇腿喝水。侍候官厅的,即所谓堆子兵。笔者小时候还记得东单、西四还有小官厅的残迹呢。泼街的虽然熟能生巧,一勺子水泼出,水又细密又均匀,可是经过马路的时候,泼街的一不留神,难保不有一星半点水珠溅在行人的鞋袜上。不管有理没理,总得喜笑颜开给人家赔不是,要是没点儿涵养,整天跟人上阁子(当年警察派出所叫阁子)去评理,那就甭干活儿啦。
清道夫因为也算行伍出身,所以发工资也叫关饷。上手关一个半,下手只能关一个。唯有中山公园泼街的清道夫,是公园董事会自己出钱雇用,上手关两个半,下手关两个,不但待遇好,活儿更轻松。可是有一层,公园的清道夫得管地上铺黄土用辘轴轧马路,所以中山公园里马路始终不铺柏油。因为当初公园董事会的董事长,是由内务总长朱启钤担任,他认为太阳晒在柏油路上不容易散热,而且烤得慌。如果用黄土垫平,日落西山之前,水泼得均匀适度,您穿着千层底黑缎鞋在公园前后溜达一圈,准保神清气爽不说,连缎子鞋也粘不上什么土星儿。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