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不读《老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春秋,在现在看来,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时代,人们健朴、高尚、讲规矩,但在春秋士人眼里,那是个政治失败的年代,礼崩乐坏,王令不行,大小诸侯僭礼越分,战争连绵,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记载很少,但想必也好不到哪里去。一批有知识的人,主张各异,却有一样共识,便是社会状态糟透了,须加改变。

孔子和老子都是极富同情心的人,但他们的社会设计几乎相反。孔子提倡道德的个人生活和完美的社会秩序,老子对此摇头,特别是对后者。他认为人无法被自外约束,社会本身就是失败,正如秩序本身就是混乱之因,在老子看来,唯一的出路就是解散社会,或把社会限制在最小规模上。

《老子》一书,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老子的思想汇编,尽管成书于何时及何人之手,尚无定论。以前我们见到的读本,都曾经后人陆续附益修饰,感谢考古学家的工作,现在,我们有了几种更接近原貌的文本。

从《老子》书来看,悲观的老子,提倡的方法是从文明后退。在他看来,人们为利益而纷争,是任何制度也解决不了的,唯一的办法是消灭利益,无可争,则民不争,无可盗,则民不盗。富贵只会害身,金玉满堂,谁也守不住,反过来,每一个人都穷得要死,天下就太平了。

与之相辅的,是消灭欲望。穷人也会渴望富足,欲求那些虽然看不见、却可以想见的东西,所以要让人们根本就不知道那些无用的事物。五音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都在排除之列,如果你根本就不知道有那些五花八门的事,想不清心寡欲也难。

按老子的意见,文明的进程,就是大道被破坏的过程。失道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真希望孔子见到这样的主张),仁义礼智,不是挽回美好社会的通途,倒是失败的路标。老子的见解,是从原路退回,他提出的办法,从社会和个人方面,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统治者要临天下以虚静,你在这里吃肉,人家闻到了,难免也想吃,你在这里听音乐,人家听到了,难免也想听,你提倡任何事情,都会使人竞争。所以要无为,“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