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七十七、与大兵说理不容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子金山前文说过,对李、郭汜二人的火并最坐不住的有两个人,其中一个是皇帝,另一个就是给李、郭二人出过决定性主意的贾诩。贾诩这个人聪明才智是不缺的,不过大都是为自己谋划,帮别人出主意其实骨头里还是为自己,看人也称得上入木三分,李、郭汜是块啥料他心里明镜似的。

李、郭汜政变成功,当然要酬谢这位帐下高参,就给了他一个尚书仆射的高官,位据九卿之首。在当时三公虚位的中央政府里,这官相当于丞相的地位。但贾诩没敢接这顶官帽,表面的理由是谦虚:“尚书仆射,言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

其实他是看透了李、郭汜不是什么可造就之才,跟着沾点小便宜还凑合,要是出头替恶人顶缸,贾诩是不干的,再说了,夹在郭汜与皇帝中间,那日子绝对不好过,所以仅接任了一个尚书的头衔,实质上做的是官员提拔任用的工作。

现在朝政眼看着被李、郭汜二人搅成一盆浆糊了,贾诩能不急眼吗?可是他心里也清楚得很,这两位军头现在已经身居太上皇的地位,只能听赞歌,是听不得反面意见的,所幸有起事时的大功在,李、郭汜对自己惮忌之外还存几分亲近,暂时还不会对自己开刀,但现在朝廷中的一、二把手都发疯了,自己这实际上的三把手的日子还能好过吗?

朝廷已成了是非之地,早躲开为妙,现在机会来了,皇帝及百官已被李、郭汜各自劫掠在自己的军营,贾诩便趁机交印溜之大吉,投奔了自己的老乡段煨。值得一提的是,在贾诩没辞官之前,对被扣在郭汜军营的朝廷百官,还是照应了不少的,小皇帝和百官能逃出生天,主要是由于贾诩对李、郭汜直言相劝的原因。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也举足轻重:有人对局势看不下去了,站了出来要抱打不平,这个人就是李、郭最早的盟友、镇东将军张济。李和郭汜掐架时,张济正屯兵弘农(今河南灵宝县),闻听朝廷政局有变,当即提兵前来劝架。别觉得稀罕,劝架的还要带着大军?那当然,没见太尉杨彪差点因为劝架丢了脑袋吗?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