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万籁俱寂的深夜,陆思豫徒步走到毛纺厂职工宿舍楼下。他不时抬头仰望那个透着杏黄灯光的窗口,沉思良久。
那个总是在深夜仍然亮着灯的窗口是麦穗的宿舍,确切地说,是麦穗和她女儿两个人的家。
城市已经酣睡,麦穗这会儿在做什么呢?杏黄的灯光给了陆思豫温暖的、充满浪漫的无限遐想。他想象着她在灯光下做各种各样的事:洗衣,擦地,织毛线……他仿佛看到了她额角一颗闪亮的汗珠,他愿意抬手替她拭去。后来,他常常会在深夜不能入睡的时候不由自主地走到那扇窗户下面,像着了魔一样,长久地仰望从窗户溢出的杏黄色灯光,想象着窗户里面的情景。
其实,麦穗此时靠在床头读一本书,《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个外国人写的小说。书很旧,已经起了毛边,是她从新建的厂职工阅览室借回来给女儿看的。她不知道女儿读了没有。她自己却读了好几遍,似乎想从书中找到一点消除自己和女儿之间的“代沟”的有效经验。
麦穗看一阵书,又看看熟睡的女儿,不由叹口气。女儿长这么大,她很少给她买课外读物,都是从单位借,原先是借县文化馆的,现在是借毛纺厂阅览室的。由于毛纺厂不景气,建阅览室的时候厂里只买了几百册新书,其余的书基本上都是市总工会号召市民捐的旧书。她捧着的这本《麦田里的守望者》,封面已经有点脏污,不知是何人捐赠的,更不知经过了多少人的手。
借书也不完全是为了麦子。许多年里,麦穗保持了深夜阅读的习惯。不论窘迫的现实将她抛向何处,她还是没有完全丢掉这个习惯。对她而言阅读本身已经不是目的,她是想从文字里找到一点安慰,一种精神的依托——哪怕她手里捧着的是一本读了无数遍的、已经起毛边的旧书,她仍可以沉迷其中,将书中的文字毫无节制地填充进思维的空隙处,使她暂时忘记现实的种种严峻,也使她能够感觉到自己真正像一个人一样有尊严地活着。比如她翻开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原本属于青少年读物,年届四十的麦穗却连续阅读了三遍,仅仅是因为喜欢这个书名,或者仅仅是喜欢“守望”这个词。事实上,“守望”在麦穗的人生历程里是一个很重要的章节。让她疑惑的是,她不清楚自己守望的究竟是什么,或者她还有多少岁月用于守望——这样的焦虑又常常令她惴惴不安,灰心沮丧。她偶尔扭头看看灯影绰绰下酣睡的女儿,才能重新找到一丝暖融融的踏实的感觉。她相信女儿的梦应该是甜美的,充满希望的,尽管她们母女间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有时甚至无法沟通。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