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还有一些思想家,他们的学说与老子和庄子相象,也被后人称为道家。较为著名的,有宋钘〔xing形〕、尹文、彭蒙、田骈、慎到等人,此外还有杨朱。他们的思想,在这里略作介绍。
老子和庄子的学说问世以后,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韩非把老子的哲学和法家的政治主张相结合,创造了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韩非等人,使道家哲学登上了政治舞台。这一章里,也将介绍老子哲学对法家的影响。
与老子主张柔弱、退让的哲学相反,战国时代还有一种哲学,主张刚健、进取、自强不息。这种哲学的代表性著作,是战国中后期逐渐形成的《易传》。为使读者能较为正确地了解我国古代的思想传统,对《易传》也将略作介绍。
(1)宋钘、尹文
宋钘又称宋(径字彳换牜)〔keng坑〕、宋荣子,大约生活于战国中期,稍早于庄子,和孟子约略同时。他和尹文的详细情况今天已无法知道,著作也没流传下来,但战国时代的不少著作都提到他们,说明他们在当时影响很大。
根据这些文献资料知道他们反对战争。有一次,宋钘要到楚国去,碰到孟子。孟子问他去干什么?他说要说服楚秦两国罢兵。孟子问他怎么说?他说要指出战争对谁都不利。孟子说这样不好,大家为利害关系罢兵,也会把利害关系作为待人处世的基础,那样天下就大乱了;应该用仁义说服他们才好(见《孟子·告子下》)。由此看来,宋钘的做法和说法都近似墨家,不同的是墨家常常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弱者,宋钘则只想通过说服,让大家停止争斗。
他们认为,战争和两人打架一样,根源在于把别人对自己的欺侮当成了耻辱。假如受了欺侮,却不认为是耻辱,就不会打架,也不会打仗,这叫作“见侮不辱”(《庄子·天下篇》)。荀子反驳说,争斗并不是因为感到耻辱,而是因为不愿受欺侮。比如有人偷了你家的东西,你奋起和他争斗,难道是感到耻辱了吗?荀子说,宋钘不能消除人们不愿受欺侮的怒火,却让人们不把欺侮当成耻辱,这太过分了。他们一心想让天下安宁、稳定,让老百姓能保全生命。他们不主张复仇,就是被下牢狱也不以为羞耻。他们到处游说,人们不愿听,还是喋喋不休,因此常常遭人轻蔑。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