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和佛像是佛国在现实的世俗世界中的具体显现。布列各种宝物、宝器、杂花和宝盖、幡、幢以装饰严净殿堂,用璎珞、环钏、袈裟或天衣等庄严尊像,也都属于庄严的范围。这些装饰用的道具,特别是殿堂中用的,称为“庄严具”(alamkara-upavicara)。
广义地说,殿堂四壁和栏柱上刻绘的种种图像(特别是其中的装饰性彩绘),尊像前的供养具,都可算是庄严的一部分。但是,狭义地说,近现代佛教殿堂内的“庄严具”,仅指以下三类器物:
一、龛〔kan 刊〕、帐之属;
二、幡、幢、盖之属;
三、桌与桌帷、桌袱之属。
以下分述。先述龛、帐之属。
龛,原是南亚次大陆石窟的一种小型石室,据说佛可在其中栖身与打坐、入定。僧人当然也可模仿着,在可栖息的龛内禅定,作为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中国的早期大型石窟群内,就有许多这类禅定窟。当然,更有许多是为供佛像用的。寺院中供养佛像时,往往也模仿石窟的做法,在佛像外罩上一个龛类的庄严具,这就是后来人称为“佛龛”的了。
中国古代,就说是汉代吧,供贮藏用的家具主要是“厨”和“柜(匮)”。关于这两种家具,我的大学长孙机先生所著的《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一书的217—219页有详细说明,请有兴趣的读者参看,不赘述。要说的是,厨的形状是屋顶形,好像一座有四个短足前开两扇门的小房子;柜则像一个现代的有短足的箱子。它们都不是供展示用的。所以,南朝梁简文帝《与僧正教》(载于《广弘明集》卷十六)一文中,批评平时把佛像贮藏起来的作法不对,说:“……此土诸寺,止乎应生之日则暂列形像,自斯以后,封以箧笥〔qie si窃四〕……或十尊五圣共处一厨,或大士如来俱藏一柜。信可谓心与事背,貌是情非……”可见厨与柜是供收藏而非公开供奉用的。当然,汉化佛教供佛的龛,在建造时可能参照了厨的形状。以至于后来——比如说宋元之际——把龛也俗称为厨,或称“厨子”,至今日本佛教界还是如此称呼,中国早就不这么称呼了,近现代一律叫龛,俗称常叫佛龛。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