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所述,汉化佛教的僧服,一方面得遵从清规戒律的规定,参照南亚次大陆的老式样;另一方面,受当时当地社会的影响,要考虑气候、民俗等情况变通行事;再一方面,还受到高层领导如帝王以及政府机构的制约和强制。两千年间变化多端,以至于今成为同时代流传下来的混合体系。
先说法服。汉化佛教的法服,主要是单独外披的三衣,特别是大衣。但是,有两种特殊的大衣形制,必须提出来说一说。
一种是金斓衣,它的本义是指金缕织成的袈裟,经典中又有称为金叠(氎)、金斓袈裟、金缕袈裟、金色衣、黄金叠(氎)衣、金色叠(氎)衣的。有关此衣的故事在经典中常常提到,所说不一,综合起来,大致是:释迦牟尼佛的姨妈(也就是他的养母和继母)手织金色的叠(氎),献给如来。释迦牟尼佛施舍给众僧,大家又还给释迦牟尼佛。此外据说在释迦牟尼佛将涅槃时,弟子福贵献黄金叠衣,佛为之说法。唐代著名外交家王玄策所著《西域志》中记载说,在佛入灭的娑罗双树边,佛涅槃卧像之上覆盖着金色袈裟。王氏是拿这事当稀罕事儿来说,可见当时中国少见。玄奘在天竺听来的故事则是:释迦牟尼佛涅槃时,将此金色衣授与大弟子迦叶,并指令他以后传与弥勒。在佛教传法系统中,弥勒是未来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衣钵相传又是后来佛教师徒授受的重要手续。因此,这种袈裟渐渐带有传法的意味。与汉化佛教有缘的文士,很早就用“金叠”来比喻佛法了,如南北朝时梁元帝所著《〈金楼子〉序》中有云:“内宏金叠之典”;庾信的《五张寺经藏碑》中说:“银函东度,金叠南翻”,都是以此来借代佛法与佛典。至于汉化佛教的僧人穿这种袈裟,大约始于五代北宋初,并迅速传到东北亚地区。《宋高僧传》卷二十八中记载,高丽国王曾送给钱塘永明寺高僧延寿“金线织成袈裟”,就是一证。后来汉化佛教中传法时,常常传付金线袈裟,其根据便是如上所说。还有一说是,作为汉化佛教禅宗初祖的达摩,传衣时所传就是这种袈裟。所以后来禅宗传法必用此衣。可是,又有资料说,达摩所传的只是一件“屈眴衣”,“屈眴”是梵文Karpasaka的音译,意译是“大细布”“第一好布”,据说是一种棉花芯织成的细布,那时中国还不种棉花,此布是达摩从西域带来的。《宋高僧传》卷八中的“慧能传”内说,达摩所传,就是一件青黑色的西域棉布作面的七条袈裟,里子是“碧缣”。看来,达摩面壁多年,哪有什么长物,这一说法比较切合实际。可是,现当代汉化佛教大法师在举行正规大型法事法会时,一般都身披黄色或红色的用金线或银线界成水田格的袈裟,以示传宗有自。这种着装颇具威仪,僧俗人等瞻仰起来效果很好。这也是汉化佛教的一种创造性的发展成果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