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涉及到许多方面,尤其在私营商业兴起后,官府和商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以至矛盾迭起。封建国家为了调节经济、管理市场,解决与商人之间的矛盾,曾采取过相应的政策措施。商业政策的利害是非,对商人、对商业发展的顺滞迟速影响至深。中国历史上一些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其改革的成功,与推行一套较合理的商业政策确实也有相当的关系。政策受一定的思想支配,思想也是政策的升华,中国历史上,在不同的政策之间摇摆的同时,在商业方面也常表现出两种对立思想的斗争,其内涵十分丰富。了解政策、思想,“通古今之变”,从过去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这对于面向现实、通往未来有很大的参考意义。要研究国家如何管理商业、并通过商业调节经济,可起“述往事思来者”作用的商业政策思想,正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商业的最有名、最重要的大政策,该数重农抑商政策。在奴隶制时代,官府对外来商人鼓励多于管制;春秋初大国争霸,通商惠工的口号被提出,以争取商人的支持。这时并未产生抑商的概念。从自由商人兴起,随着时间推移而分化为良商奸商,一部分人日益向反面转化后,情况就发生变化。大约在战国中期,正当新兴的封建国家致力于扶植个体小农以作为其经济基础之时,富商大贾中的许多人,却乘官府横征暴敛(收货币税)、水旱灾荒、疾病死丧之际,以不等价交换、高利贷等手法,大肆盘剥农民,使之破产流亡,或沦为商贾之家的奴婢。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减少了国家所要掌握的粮食和所要控制的劳动力,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与君争民、市与野争民的问题。有的诸侯国(如齐),商人势力之大更形成“一国而二君二王”的局面。封建统治者与商人之间的矛盾在加深。抑制一下过度扩张的商人势力的呼声于是响起。齐国轻重学派学者的《管子》一书中所说的“欲杀(限制)商贾之民以益四郊之民”,即是抑商思想的抬头。李悝相魏,倡行“平籴法”,由国家参与粮食买卖,限制商人抑价收籴、抬价出粜的投机活动,形成一种抑商措施正式推出,付诸实行,魏国因而富强。但抑商抑得最彻底的却是信奉李悝学说的后起者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他在秦国变法时制定了重农与抑商相结合的一套完整的政策,雷厉风行,公平无私,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历史上的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成为一种基本国策,即自商鞅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