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过元宵节,早晨要吃“圆粄子”。这是将糯米粉和入适量的水,搓成球状的“圆粄”,下锅用开水煮熟,蘸上白糖吃的。讲究的,还要包上花生茸、芝麻、白糖等馅料。客家人用这些传统节日食品,祝福合家团圆,吉祥康乐。入夜,城镇街头,一座座灯棚上的彩灯,五彩缤纷。挂于骑楼下的一盏盏花灯,家联户缀,俨然成了“十里灯街”。
不过,最具客家特色的还是“上新丁”和火烧龙活动。
“上新丁”,这是元宵节上午,凡在春节前添了男孩的人家,要挑着一对写有“新丁”、“添丁发财”吉语的灯笼来到祖宗祠堂,祭祀祖先,报告族中又添了新丁,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祭毕,由家长点亮灯笼,在鞭炮声中将灯笼挂于祠堂和自己厨房的门楣上。此俗借“灯”与“丁”的谐音,祝贺宗族添丁之喜。只有举行过这一“上丁”仪式,孩子成为宗族正式成员之后,才可以在宗族公祭祖坟中分得一份酒和肉;孩子上学,亦可从宗族公产田、公产山的收入中,获得一份助学金。
客家谣谚说,正月“十一十二龙灯到”,耍龙灯是客家春节重要的娱乐活动,元宵节更是舞龙灯的高潮。客家地区的传统舞龙,多种多样,有布龙、软腰龙、板凳龙、香火龙,等等。至于耍舞的方法,更是多姿多彩:有二三十米长的蛟龙,在广场上飞舞翻腾的武舞;还有软舞、文舞;既可在舞台上耍舞,又可在室内、厅堂,乃至墙垣上耍舞,它们刚中带柔,舞得矫柔,舞得潇洒,别有情趣。
最令人难忘的,要数丰顺埔寨乡等地的“火烧龙”了。火龙用竹篾扎架,裱糊上一层层白纸,龙头高昂,双目如铃,口含宝珠,龙身遍体彩绘鳞甲,全长十几米,龙身四周捆扎了五颜六色的鞭炮、烟花,更显得五彩班斓。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