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220年到580年的360年间,为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已全面展开,双方的人员往来频繁,贸易活动增多,彼此间的了解逐步加深。然而,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印度佛教文化的大规模东传。此外,政府间的往来也是这一时期中印文化交流的特点之一。
印度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相传,张骞通西域时,在西域得到了两支曲子,叫做《摩诃兜勒》;西汉的大音乐家李延年根据西域传来的曲子翻新改造,又创作出28首新曲;后汉时,这些在西域乐曲基础上改造的曲子被作为“武乐”使用于守卫边疆的军队(崔豹《古今注》)。也就是说,在汉代时,中国由于受到西域音乐的影响,才有了自己的军乐。而军乐的出现,最早是在印度。在汉代以前,印度人的军队中早就有军乐,并在作战中使用军乐队,而那时的希腊人、罗马人、波斯人、埃及人等,都没有军乐。另外,“摩诃兜勒”这几个字也是印度词汇。所以说,中国音乐在汉代即受到了印度的影响。
印度佛教徒在传授佛经的过程中,除了要背诵经文以外,还要特别讲究音韵,讲究富于抑扬顿挫的念诵和歌咏。一般来说,佛经经常是用韵文和散文两种文体写成的,也就是所谓“韵散相间”的形式:散文中间不时地夹有韵文(称为偈〔ji季〕、偈颂或歌赞,即诗句)。这样,遇到散文体的经文就念诵,遇到韵文体的经文就歌唱,既不枯燥又便于记忆。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人们把念诵经文称为“转读”,把歌唱偈颂称为“梵呗”〔fanbai饭拜〕。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