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清至民国时期 第三节 康有为登上大吉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发生于1898年,其主要代表人物为康有为及其弟子梁启超、谭嗣同等。康有为很早就关心印度问题,他在其自编年谱“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条下写道:“早岁读宋元明学案、《朱子语类》,于海幢华林读佛典颇多,上自婆罗门,旁收四教,并为算学,涉猎西学书。”其后,于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著《婆罗门教考》。在戊戌变法之前,他在《京师强学会序》和《保国会序》等文中曾反复强调,中国要以印度为前车之鉴,尽早实行变法,以免亡国。梁启超也在《论不变法之害》中说:“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康有为又多次上书光绪,分析印度亡国的原因。1895年5月,他在《上清帝第二书》中说:“才智之士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土耳其天下陆师第一而见削,印度崇道无为而见亡,此其明效也。”经康有为等人的不懈努力,光绪帝变法维新,但由于西后为首的保守派势力强大,变法失败。康、梁二人流亡海外。1901年,梁启超发表《灭国新法论》,指出,印度亡国乃因英人之“灭国新法”,“英人之灭印度,非以英国之力灭之,而以印度之力灭之也。”“盖当其侵略之始,攻印度人者印度人也,当其戡定之后,监印度人者印度人也。”在同年发表的《瓜分危言》中再度告诫国人,要“视印度及诸亡朝之覆辙”,防止列强“以支那人伐支那人”。同年,康有为避祸槟榔屿,10月底,乘桴浮于海,前往他向往已久的印度。

1901年11月初,康有为抵达印度加尔各答,月底,居住于印度东北避暑胜地大吉岭。他在印度居住达一年半,周游各地,并写下《印度游记》和《须弥雪亭诗集》,著名的《大同书》也在此期间整理完毕。他在《印度游记·序》中说:“中国人之游印度者,自秦景、法显、三藏、惠云而后千年,至吾为第五人矣。”他对中印文化交流的掌故似乎不大清楚,加之无资料可查,文中难免有与史实相参差处。但却可以看出,他以“第五人”自居,是怀着一种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去周游印度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