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宋文献资料中常见两个习用的货币术语。一是折阅,即指货币贬值,通货不稳定,货币出了问题。二是称提,就是整顿治理货币发行流通中出现的不正常状况。这是宋代在钱钞方面通用的两个术语。明清以后很少使用。
两宋王朝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最根本的一条是政治腐败,朝廷昏庸奢靡,官吏结党营私,权奸误国,以有限的农业手工业生产,供无穷无尽的挥霍浪费,故财政收支差距迅速扩大,政府不得不长期实施通货膨胀政策,靠发钞过日子。其次,对几家强邻年年进贡,负担沉重,加深财政困难。再次,货币政策制度混乱不堪,有令不行,有法不依,言而无信,自坏其法。措施上也是漏洞百出,随心所欲,各搞一套,互相矛盾。具体表现是:白银、铜钱、铁钱和纸钞并行,互相干扰,矛盾百出,常常引发市场混乱。其中纸币发行种类变化过多过滥,完全是财政性发行,无保证,无限额,任意乱发,强迫行使,更不守信用,多次赖帐。铜铁钱并用,铁钱驱逐铜钱,公私恶钱越禁越多。到南宋晚期,不仅铜钱绝迹,铁钱也被纸钞驱逐,加剧通货混乱。而且,政出多门,措施乖谬,人为地设置种种障碍。
宋代钱币贬值主要表现在铁钱、夹锡钱、大钱(折三、当五、当十及当百)、恶钱、私铸和私镕等六个方面,北宋货币的主要问题是铁钱等折阅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南宋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纸币泛滥和币制混乱上。为此,朝野提出多种称提对策,即整治通货膨胀的措施,这些对策可概括为四大类。
第一,关于整顿钱法钞法方面。根据形势变化,多次整顿钱法。对钱币铸造和额度,对各铸钱监的核定,都比较慎重。多次调整铜铁钱的铸造与发行限额,调节钱币的市场流通,收禁恶钱、私钱和熔化铸器,严禁各钱北上和外流;修订钞法,多次设法维护由中央集中统一发行权,采取分界发行,界满以新换旧,有发行限额及钞本,控制纸钞在法定限额内流通。这种办法不断修改,从三年一界延长到十年,再到取消立界,改为无限期行用。多次确定钞本、务本和铸本。初期所定数额比例很不相称,以后不见提起;及时调控各种钱币纸钞之间的发行额度、流通数量和比价关系。实行钱楮中半办法,即钱币与纸钞在发行流通使用时,各半搭配,或三七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