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勾股章提出了若干已知勾股形三边中二者的和差等因素,求其边长的例题。赵爽、刘徽、贾宪先后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般性的公式及其证明。
国内外流行的印度莲花问题实际上是《九章》“引葭赴岸”题的改写。此题是:有一水池,方1丈,一株葭〔jia佳,初生的芦苇〕生在中央,高出水面1尺,引葭赴岸,恰恰与岸边相齐。问水深、葭长各多少?如图15,刘徽指出,水池边长的一半为勾a,水深为股b,葭长为弦c,葭高于水面者是弦股差c-b,这是已知勾与弦股差,求股、弦的问题:
b=[a2-(c-b)2]/[2(c-b)],
c=(c-b)+b。
图15 引葭赴岸
图16 竹高折地
1989年语文高考试卷有一古文今译题便采自《九章》勾股章“竹高折地”问:今有一株竹高1丈,被折断,末梢抵地,抵地处距竹根3尺,问剩余高多少?如图16,刘徽指出,抵地处至竹根距离是勾a,剩余的高是股b,折断部分是弦c,则竹高就是股弦和c+b,此是已知勾与股弦和,求股的问题:b=[(c+b)2-a2]/[2(c+b)]。
这两类题目互相返覆,刘徽以出入相补原理证明之。
有一门户,高比宽多6尺8寸,两角相距1丈。问此门户高、宽各多少?刘徽认为,将户宽作为勾a,高为股b,两角相距为弦c,那么这是一个已知弦c与股勾差b-a,求勾、股的问题。《九章》的解法经刘徽改写成
刘徽的出入相补证明方法是:以勾股和b+a为边长作正方形,称为大方,面积(a+b)2;在其内部作一中方,其顶点在大方每边a、b的分点上,其边长自然为c,面积c2;在中方内部作四个以a、b、c为边长的勾股形,每一个面积为½ab,称为朱幂。中方除去四个勾股形,余一个以b-a为边长的正方形,称为黄方,面积为(b-a)2,如图17,大方有八个朱幂,一个黄幂,中方有四个朱幂,一个黄幂,因此,中方减去半个黄幂等于半个大方:½(b+a)2=c2-½(b-a)2,¼(b+a)2=½[c2-½(b-a)2],于是,而由a=½(b+a)-½(b-a),b=½(b+a)+½(b-a)证明了上述公式。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