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日常礼俗 第一节 宫室座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古代社会的等级与礼节不仅表现在重大的典礼中,而且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生活方式上,要求人们做到“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荀子·王制》)。也就是说,每一个社会成员从穿衣、饮食到起居、言谈,都必须按照等级身分,遵循一定的礼仪。

在先秦时期,人的住宅可以统称为宫或室,二者是同义词。若区别开来,宫为总名,指整所住房,也包括环绕着住房的围墙。而室只是其中的一个居住单位,即指住室。到秦汉之后,“宫”才变成帝王住所的专称。

据文献记载,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室等建筑一般面朝南,住宅之前是门,门外(有的在门内)有屏,又叫萧墙,即现在的照壁。由于屏之内是住宅本体,所以后代称内讧为“萧墙之祸”。贵族的大门一般是三开间,当中是明间,为门,左右的暗间称塾。过去称儿童读书的地方为私塾,就因为最早是在塾中教学。门内为庭(或作“廷”),即院子。在君王的庭中是群臣朝见君主的地方,所以又叫“朝”,后代说“朝廷”。庭都较大,其中要植树。据《周礼·秋官·朝士》说,宫廷左右各植“九棘(枣树)”,南面植“三槐(槐树)”,作为王公大臣列位的标志。君主及贵族的庭中还设火炬,叫“庭燎”。据《大戴礼记》说:“天子百燎,公五十,侯伯子男三十。”可见庭燎设置也是按等级规定的。庭燎的作用除了照明外,还是用作接待来宾的一种礼仪陈设。

宫室建筑的主体由堂、室及房组成,均建于高台上。堂的位置在住室之前,东、北、西三面有墙,东墙叫东序,西墙叫西序。南边临庭大开,与今天的戏台相似,其间有两根柱子,称东楹、西楹。后来所说的“楹联”,就是因为把对联贴在楹柱上而得名。堂是平时活动、行礼、待客的地方。堂前有两个阶梯,称东阶、西阶。东阶为主人行走之用,而西阶则供宾客行走。《史记·魏公子列传》载,战国时魏公子无忌窃符救赵,解邯郸之围后,赵王亲自在堂前迎接,“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而魏无忌认为偷窃兵符,夺晋鄙兵权,有负于魏国,“自言罪过”,所以“侧行辞让,从东阶上”,以此自贬身分。这具体地反映了东西两阶的差别。古代来宾于庭堂站立的位置也有严格规定,一般说来是尊者在堂,卑者在庭。《韩诗外传》卷五载:“楚成王读书于殿(堂)上,而轮扁在下。”轮扁是匠人,地位卑下,自然不得升堂,只能站于堂下。至于可以登堂的宾客,以坐北向南为尊,主人一般是在东序前向西而坐。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