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此时秋天已过了一半,秋高气爽,而且又当秋分前后,昼和夜的时间一样长,月亮在正东,正好受到西面太阳光的直射。所以,中秋之夜的月亮最圆、最亮,月色也最美好。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会联想到家人的团圆。独在异乡旅居的人,也期望借助明镜般的皓月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按照习惯礼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帝京景物略》),以示团圆。因而人们又把中秋节叫团圆节。
中秋赏月和祭月是节日的主要活动,且已历史悠久。先秦时的古代帝王就有了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周礼·春官·典瑞》郑玄注指出:“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这里的“夕月”就是指拜月。魏晋开始,有了中秋赏月的活动。到唐代赏月活动已进入皇宫。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中秋夕,上(唐玄宗)与贵妃临太液池望月。”宋代中秋赏月之风已十分盛行。《东京梦华录》说,每逢中秋节,东京(今开封)所有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扎彩绸的牌楼,出售新启封的好酒。店铺则堆满石榴、梨、枣、栗等新鲜佳果。“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通宵达旦,夜市之热闹一年中少见。而且京师赏月还有一特殊的拜月礼俗。据宋代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并且各自祈祷表达心愿,“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到了明代,“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帝京景物略》)。这也就是说,明代之后在中秋祭月时,月饼已经成为必备的食品。关于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源起,民间有多种传说,其中最主要的是以月饼之圆象征合家团聚欢乐之意。正如明代吴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所说:“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燕京岁时记》也称中秋月饼为“团圆饼”。因而月饼成为中秋节亲友相互馈送的最好礼物,中秋之夜也先要用月饼及其他瓜果祭月。祭月的食品,北方民间有首儿歌说得很具体:“八仙桌儿镶金边,小小月饼往上端。左边儿石榴,右边儿枣儿,当间儿又摆大仙桃。紫花梨儿,红柿子,当间儿又摆毛栗子。毛豆角儿两头儿尖,小小西瓜往上端,钢刀切成莲花瓣儿,一年四季保平安。”祭月时,据《帝京景物略》载,各家各户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然后才撤供品,安排家宴,合家分食月饼瓜果。祭月讲求有一个大号月饼,大的直径可至一尺多,分食这一月饼一定要人人有份。因而分切月饼前要把全家人数点算清楚,外出的、在家的都算在一起,有多少人切多少块,绝对不能少切或多切,而且要切得大小一样。如果家有孕妇,又得多切一份。也有的人家,把祭月的月饼保存到除夕晚上再拿出来分食,名称仍叫作“团圆饼”。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