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经籍志》收录了《周地图》109卷,唐代的学者往往引述为《周地图记》。如唐李贤为《后汉书·刘焉传》作注时引《周地图记》:“褒谷西北有古阳平关。”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周地图记》:“长安城南为斗形,北为北斗形。”从所引内容看,显然已是以文字叙述为主,而地图反成了次要的内容。《周地图》与《周地图记》应该是一部著作的不同名称,作者不详,从唐初学者广泛引述这一点看,作者大概是北周末年或隋代一位有影响的学者,或者就是一部官方编纂的地理书。
这类以文字为主、地图为辅的地理书——图经(图志、图记),在隋唐时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如隋郎蔚之的《诸州图经集》一百卷、虞茂的《区宇图志》等,还有地区性的图经,如《雍州图经》、《洛阳图经》等。无论是全国性的,还是地区性的,“图经”的名称或形式一直被沿用,直到唐朝后期都是如此。如李吉甫成书于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的著名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但由于编纂者和使用者都越来越重视文字记载,而且为了要与书籍一起流传,地图的比例尺必定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可能相当精确,所以这类地图一般只能起到示意作用。即便如此,在流传过程中地图往往还是难以保存,如《元和郡县图志》中的“图”到北宋就已散佚,以至书名也改成《元和郡县志》了。
对各级行政区的图经编纂和地图的绘制,唐朝政府已有明确的规定。以州(府)为单位绘制的地图每三年要上报一次,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起曾改为每五年一次,以后又恢复到三年一次,但如果辖区内有政区的改变调整或发生河流改道等自然环境的变迁,就应随时绘制新图上报。还规定,各州(府)每五年编纂一次图经,如有政区改变或调整也必须随时修订。中央政府的兵部设有专门管理全国地图的官员——职方郎。在藩镇割据或发生战乱的年代,及时上报图经或地图还成为效忠于朝廷的象征。如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义武节度使张茂昭效忠朝廷,随带所属易、定二州的印信、钥匙、地图、户籍等到达首都朝见皇帝。唐朝后期,张义潮等领导河西官民驱逐吐蕃,重归唐朝,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张义潮奉瓜、沙、伊、肃、鄯〔shan善〕、甘、河、西、兰、岷、廓11州(今新疆吐鲁番以东、河西走廊、甘肃中南部)地图于朝廷,标志着唐朝对该地区统治的恢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