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山大川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就是风景名胜区功能的发展变化过程,也是人与大自然精神关系的深化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大阶段,即自然崇拜—宗教与审美—审美与科教。
从考古发掘的甲骨文和最早的文献记载来看,早在人类社会的初期,自然崇拜现象就十分普遍。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缺乏科学认识,便将各种自然现象如日、月、天、地、山、水等等,当作自然神加以崇拜,借以寄托人们对自然的精神和心理的祈求。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所记载的400多座山中,都有不同规格的祭祀,可见当时对自然神崇拜的普遍性。《史记·封禅书》引《周官》的话说:“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可见那时,祭祀山水已分政区和等级,帝王祭祀五岳、四渎,地方官祭祀地区性的名山大川,老百姓祭祀当地的名山水。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霍山(今安徽天柱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渎是指四条大河:黄河、长江、淮河和济水。与五岳相应的有五镇(大山),即东镇沂山(山东),南镇会稽山(浙江),西镇吴山(陕西),北镇医巫闾山(辽宁),中镇霍山(山西)。还有九镇,当时把全国分为九州,每州都有自己的镇山。在诸多山神崇拜对象中,名山和大川逐渐成为大自然的代表,五岳四渎则象征整个中华的神州大地。
崇拜自然山水神,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而天子祭名山大川,封禅泰山,则是中国名山大川发展史上的特有现象。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一种礼仪活动。封,是帝王到泰山顶上祭天;禅,是在泰山脚下的小丘上祭地。封禅活动历史悠久,但有史实记载的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泰山顶祭天,在泰山脚下小山梁父祭地,并命丞相李斯刻石纪功。从此,封禅活动便成为封建社会劳民伤财的国家大典。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