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古代字书的演变 第二节 《一切经音义》——广释佛典文字音义的词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隋唐时代,佛教经典的传播和翻译空前繁盛。据唐释智升《开元释教录·入藏录》记载,当时入藏的经、律、论三藏的汉译佛典已有1076部5048卷。随着佛经数量的增加,佛典中音译、意译的梵文名词也增多了,非常需要一些专门释解佛典文字音义的书籍。这种书南北朝时曾有一部,即北齐僧人道慧编的《一切经音义》,其书现已亡佚。至唐代为佛经文字作音义的书籍增多,唐太宗时长安大慈恩寺的翻译僧玄应编撰的《一切经音义》,是现存注释佛经音义书籍中最早的一部。

玄应大约与玄奘同时,他从454部佛经中按原书卷次摘选词语,注以音义。除选释佛经中特有的梵文词语外,也选释一般的汉语文字音义和较冷僻的字词,约占全书内容的1/2。因此,它不仅是一部注解佛经音义的词典,也是一部解释汉语,主要是中国古字、词的书籍。但它对音义的注释,注音重于释义,而释义有的又不够准确,内容有重复,详略不当,体例不够完善。玄应之后,唐宪宗时,慧琳(公元736—820年)撰《一切经音义》100卷,亦称《慧琳音义》,一名《大藏音义》。

《慧琳音义》的作者 慧琳是唐代长安西明寺翻译僧(一说为大兴善寺法师),俗姓裴,西域疏勒国(今新疆喀什市)人,是密宗高僧印度不空法师的弟子。他深得印度声明之妙,又精通中国文字训诂声韵之学,懂梵语和西域语言。慧琳于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开始编著《音义》,到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完成,费时25年(一说写作时间是德宗贞元四年至宪宗元和五年)。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