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 中国书法源流 第四节 秦代的书法艺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并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大一统王朝的当务之急,是改变战国时期各自为政的局面,于是订立了一些利于统一的制度,“书同文”是其中的一项。史载,赵高撰《爰〔yuan 元〕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李斯著《仓颉篇》,利用前此秦国已积累的成果,以大篆为基础,取其适中,依照易于辨识,利于书写,尤其便于推行的原则,编定了基本不违形意关系而规范统一的三篇字书,对春秋战国以来混乱的文字进行了厘订规范,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历史上称这种文字为“秦篆”。为区别于大篆,又谓之“小篆”。因为李斯是主要推行者和最重要的书写者,故也称为“斯篆”。

秦始皇曾巡狩各地,所到之处常刻石以为志,通常认为,所书文字多出李斯之手。他的字瘦硬婉通,号为“玉箸篆”,是小篆的正宗。著名的刻石分别在泰山、峄〔yi 义〕山、琅玡、芝罘〔fu福〕、碣石、会稽,共六处,其中琅玡、泰山两处刻石原石犹存,但余字已不多;而峄山、会稽的原石早已不知所终,虽有拓本但皆系重刻;芝罘、碣石则早已绝无踪影了。泰山刻石虽已残损,但其体型格局确是可信原物,应该说这是秦篆的典型。

秦代虽然制定、推行“小篆”,但没有把前此的各种字体尽行废毁,而任由它们自生自灭。前人记有所谓“秦书八体”,即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shu 书〕书、隶书。其实,固然有的是字体不同,但也有的只是因为所书的地方不同而为名的。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隶书。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