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 墨 第二节 墨的发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墨在汉代,制作上已有了较大进步,制墨业已初具规模,出现了许多名墨产地与制墨名匠。在名墨产地中,最著名的是隃〔yu于〕麋地区(今陕西省千阳县一带),元代伊世珍所撰的《琅环记》中说:“汉人有墨,名隃墨。”宋代晁贯之《墨经》说:“汉贵扶风隃麋终南山之松。”终南山又称南山,古代常代指秦岭山脉。《诗经》上说:“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可见这一带自古就生长茂密的松林。由于树龄古老,枝条中油脂含量高,极适于烧烟制墨,因此当时隃麋地区一带成为名墨产区是很自然的。除隃麋地区产墨外,延州(今陕西省延安市)等地也都产墨。

隃麋地区所产之墨,因原料上乘,制作精良,当时已成为墨中佳品。《汉官仪》中有“尚书令、仆、丞、郎,月赐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的记载。又据《文房四谱》上说:汉代“皇太子初拜,给香墨四丸。”这些说明了在汉代隃麋地区所产之墨,已经成为官府部门行政办事的必用物品,甚至还作为皇家的赏赐品。从记载上,我们还可以知道当时的墨已有了大枚、小枚的区分,并已出现了添加香料的高档墨。由于隃麋古时产墨,又最著名,因此“隃麋”也就成为墨的别名。后世制墨者,也多以“古隃麋”为墨名,以夸墨之名贵。

随着制墨业的发展,当时也出现了一些名墨工,如明代麻三衡所著的《墨志》上,就记载有田真等人。

汉代人工墨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生产规模不大,天然墨(主要是石墨)仍占较大比例。《文房四谱》上记载:“陆士龙与兄曰:一日上三台,得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今送二螺。”陆士龙即陆云,其兄为陆机,字士衡,二人同为西晋文学家,时称“二陆”。文中的“三台”是指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即文中“曹公”)在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所建的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并在冰井台藏储大量石墨。北魏地理学家郦〔li丽〕道元在《水经注》上对此更有详细记载:“邺都铜雀台北曰冰井台,高八尺,有屋一百四十间,上有冰室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焉,石墨可书。”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