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到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近200年间,清代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沿袭明代旧制,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大类。
清代的国子监,亦称国学和太学,始设于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六堂为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又设号房521间,为学生读书之所。
国子监的学生通称为监生。因其资格不同,又分为贡生和监生。贡生有六种: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和例贡。所谓岁贡,也叫常贡,每年各府、州、县学均根据定额选送贡生若干人,故称岁贡。所谓恩贡,凡国家遇有庆典或新君即位,特别开恩选送生员入监,以当年正贡作恩贡,陪贡作岁贡。所谓拔贡生不限于府州县学的廪膳生,而于科试一二等生员中选拔,故谓拔贡。优贡为每三年选送“文行兼优者”入监,仅限于廪生和增生。副贡即选取乡试中列名副榜的生员入监。例贡为生员捐纳资财入监。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时称“五贡”,被认为是正途,以区别于例贡。监生有四种:恩监、荫监、优监和例监。所谓恩监,为八旗官学生考取者。满汉文官京四品、外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送一子入监,为荫监生。优监为优秀附生入监学习者。例监则是庶民通过捐纳资财入监者,与例贡一样,被认为是杂流。例贡、例监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阶层的文化教育需求。
清代国子监直接教课的有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每月初一、十五,各监生到国子监随祭酒、司业行释奠,然后听六堂官讲“四书”、《性理》、《通鉴》等,听博士讲“五经”等。听讲后,各监生读讲章、复讲、上书、复背诸课。如有未能通晓明白者,即到讲官处再请讲解,或到西厢询问教官。平日则由助教、学正、学录课以制义——八股文及策论。 由此可见,国子监既重教师传授,又重学生自学和质疑问难。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