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书院教育发展史上,南宋时期书院发展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南宋时期的书院数量大增,规模扩大,制度完备,内容充实,特色鲜明,影响显著。
南宋书院的勃兴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书院的产生和发展同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北宋是理学的奠基时期,北宋的书院也处于开创阶段;南宋时期是理学的成熟时期,南宋的书院也进入相当完备的阶段。南宋理学的主要流派差不多都与书院的发展密切相关。理学的学术文化思想成为南宋书院教育的基本内容,书院教育成为理学研究和传播的主要基地。
南宋理学流派繁多,学派林立。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朱熹、陆九渊、吕祖谦和张栻等。
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儒、佛、道长期斗争、融和的产物,书院教育也广泛改造和吸收了佛、道讲学的内容和形式。这在南宋书院教育中也表现得极为明显。
南宋书院教育的勃兴并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而是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酝酿过程,直到南宋理宗朝(公元1225—1264年)才达到高潮。
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渡过黄河,攻陷宋都城汴京(开封),掳走徽宗、钦宗、后妃、公主、宗室、大臣等3000余人,以及各种财物(文物、图书、档案、天文仪器等)和众多的技艺工匠。统治了160年的北宋政权,被迫南迁。
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于公元1127年即位于南京(河南商丘),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是为南宋高宗。不久,在金兵的进逼下,又由南京逃至扬州。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再由扬州逃至镇江,然后经苏州,逃至杭州。接着至明州(今浙江宁波),到昌国(今浙江象山)下海,才躲过金兵的追击,最后避难于杭州。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正式建都于此(时称临安)。前后经历了12年之久的逃亡生活,自然顾不上什么百年大计的兴学设教了。当时,叶琳曾上书请立太学,朝廷以“军食未暇,国家削弱”为由,只得“故从缓议”。朝廷无暇无力顾及文教事业,恰好为书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