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以降,世家大族与寒门庶族的名分之争愈演愈烈,导致了尊门第重家世的门第观念和注重门第家教的风气。门第家教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希望通过严诫子孙后代使子承父业,永保其家族既得的身份与地位。至唐代此风更有甚之,唐末名相柳公绰家族的家教就很有代表性。
柳公绰官升宰相后其家族地位由寒门庶族上升到世家大族。他为了使其家族子孙后继有人,很注重门第教育。他不惜重金延师教导子孙,期待柳氏后人通过科举入仕,世代为官。他的孙子柳玭〔pin频〕,受惠于家教有方,年轻时以明经考试选为秘书正宗,后因书判出类拔萃,升任左仆射。
柳玭受祖父影响,极重视家教,在当时亦因其家学隆盛而名噪于世。他的家教办法主要是通过撰著家训的方式,综合柳家数世以来严束子女的家规家法,用以教诫子孙后代避骄奢,戒淫佚,树家风。
在诫子书中,柳玭把德行教养放在首位。他说:“余家本以学识礼法称于士林,比见诸家于吉凶礼制有疑者,多取正焉。丧乱以来,门祚衰落,基构之重,属于后生。夫行道之人,德行文学为根株,正直刚毅为柯叶。有根无叶,或可俟时;有叶无根,膏雨所不能活也。至于孝慈、友悌、忠信、笃行,乃食之醯〔xi西〕酱,可一日无哉?”(《新唐书·柳公绰传》附《柳玭传》)
把德行文学视作立家的根本,这是对士林之家性质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因此,读书人要由科举入仕,必须要修养德性,首先要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同时要有扎实的学问。他指出,大凡名门世族,都是由先祖遵循礼教,以德行卓立于世,并且以悬梁刺股的勤学精神与毅力,积德进学才立下基业,然后立于世族之林。出身于高门世家后代,之所以往往使家族先辈创立的基业毁于一旦,主要是子孙贪图祖先的殊荣,放弃自己的努力,德行不修,学业荒嬉,久而久之养成骄傲、奢侈、荒淫、游佚的不良习性,到了这步田地,没有不毁家丧业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