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上古的诗歌集,共收305篇诗,所以又称“三百篇”。集中所收作品,早的有西周贵族祭祖的诗章,晚的有秦穆公时代的民谣,可知这些诗的产生时代上自殷末周初,下迄春秋中叶,大体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之间。
据古籍记载,我国古代有“采诗”的制度,就是由中央主管诗歌、音乐的官员——太师,负责征集各地民歌献给君主,以考察民情、政绩。《礼记·王制》说:“天子五年一巡守”,“命太师陈风(介绍民歌)以观民风。”说的就是“采诗”。
旧说古代全国采来的诗歌,加上各诸侯国贵族的献诗,以及王朝宗庙里的祭歌,有3000首之多,孔子从中选取305首编为《诗经》。但是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记载,吴国公子季札访问鲁国考察周乐,鲁国太师开音乐会招待他,所演唱的歌全在三百篇之内。可见早在公元前544年以前,《诗经》已经定型了。季札访鲁时孔子才八岁。可见《诗经》并不是孔子编定的。孔子说过“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的话(《论语·子罕》)只是说他整理过《诗经》乐曲而已。
《诗经》有今古文之别。《汉书·艺文志》著录的“《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是今文经;“《毛诗》二十九卷”,是古文经。此外还著录有各家诗说十来种。其中今文经诗说除《韩诗外传》以外,均已亡佚;古文经诗说有《毛诗故训传》30卷,即《十三经注疏》所收今本《诗经》。
按照传统习惯,读《诗经》先要明白“六义”。所谓“六义”,就是“风、雅、颂、赋、比、兴”这六个概念。其中,“风、雅、颂”说的是《诗经》所收诗章的乐曲类别(也就是诗歌的类别);“赋、比、兴”说的是《诗经》所收诗章的写作技巧。下边分别介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