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地处运河入江口,自隋唐以来就是东南重镇。至清康熙后期,又因盐业的发达而空前繁荣。商贾云集,漕运如梭,商业阶层迅速发展,不少新兴的巨商,贾而好儒,常不惜巨金,造园林,广邀骚人墨客酒宴歌舞、吟诗作画以附风雅。许多怀才抱艺的画家也聚集在这里各展所长并获得声名。
是时的画坛,以“四王”及其传派为正统,天下画人莫不以“娄东”、“虞山”为宗。辗转抄摹,久而久之,他们的画风趋于僵化。扬州远离保守势力强大的北京,画家大多远官而近商,注重个性的张扬,追求不拘一格、生动活泼、自由自在的艺术表现。形成了以金农、汪士慎、李鱓、郑板桥、李方膺、高翔、黄慎、罗聘、边寿民、高凤翰、杨法、闵贞等为主的“扬州画派”。正统画家视他们为“狂”、为“怪”,所以又有“扬州八怪”(一般指前八位)的称谓。现将“八怪”中颇有代表性的画家金农和郑燮分别介绍如下。
金农(公元1687—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浙江仁和(杭州)人。博学多才,擅诗词,精书法。自创字形方扁,横划粗、竖划细,搭配和谐,富有金石味的隶书体,在当时很有名气。据记载,金农好游历,走遍了大江南北、名山大川,但是他不屑于做官,于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到文人荟萃的扬州,结交了不少有创新精神的画家,50岁以后从事绘画创作。由于他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很高的文学修养,所以出手不凡,自成风貌。他的绘画题材广泛,人物、佛鬼、鞍马、梅竹无所不画,而且大多诗画合一。他极力反对死摹硬搬古人的成法。在摹古、泥古习气很浓的当时社会中,他的这些富有革新精神的艺术主张和艺术创作,很不被人理解,反而被看作“怪人”。金农还常以书画借题发挥,影射时弊,发牢骚,鸣不平,因而他一生坎坷,常寄居在庵院寺庙中,除了卖画,有时不得不靠贩古董、抄佛经、画彩灯、刻砚石来维持生活,直至衰老穷困而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