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在长期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始终很重视人死后的墓葬。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人死只是表示离开了现实的世界,而人的灵魂却永远不会消灭,它将一直生活在“冥间”。这个“冥间”在佛教中称为“彼岸”佛国,在那里没有人间的种种苦难与罪恶,是一块纯洁的“净土”。这种认识,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愿望,是因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而产生的一种理想。正因为有这种世界观,才使得古人把墓葬看作是一种与结婚同等重要的终身大事,民间的红白喜事就是指的这种风俗。
墓葬制度随着人们的经济状况和民族习俗而有很大的不同。古代劳动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死后哪里还有钱财来修坟建庙,有的连口棺材也置办不起,只有用张破席将尸体一裹,埋入土中,最多买点纸钱在坟头烧烧,祈求亡人在冥间平平安安。稍有钱的人家,则死人入棺不深埋入土,地上起坟头立石碑,送葬时焚烧纸人纸马纸房子,加上一堆金纸银纸做的元宝,让这些钱财、牲畜、房屋连同主人一起去冥间,供主人永久享用。墓葬对于奴隶主与封建皇帝,那就与老百姓大不一样了。历代统治阶级都讲究厚葬,他们认为建造豪华的陵墓,举行隆重的葬礼,这不仅为自己造福,而且也是荫及子孙的大事。历史上多少代封建帝王登位之初就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宏大的宫室,与此同时,他们也早早地选址营建死后的陵墓。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帝国。他定都咸阳,在南山之下规划建造了庞大的宫殿建筑群,同时也在骊山之下,渭水之滨营建了宠大的陵墓。清代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六岁登基,七岁入关进紫禁城,在位不过18年,死时才24岁,但就在这短短的岁月中,也不忘在生前营建他的墓穴。相传顺治皇帝有一次出外狩猎,出京城奔赴东郊的燕山,上到凤台岭的山头。他站在山巅极目四望,发现这一带山峦重叠,气势壮丽,于是下马选择了一块向阳之地,向苍天祷告,随即取下手上佩带的射箭用的白玉扳指向山坡下扔去,对着周围大臣宣示:“此山五气葱郁,可为朕寿宫。”并说扳指落地处即为墓穴,当即打桩立标,后来就在这里兴建了清东陵的第一座皇陵。清代后期,两朝垂帘听政、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在她儿子当皇帝时就开始建造自己的陵墓,当时她方38岁。陵墓建造了六年,1879年完工,花费了白银227万两。事隔16年,1895年,正是中日甲午战后,中国向日本割地赔款,国库空缺,加以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但慈禧全然不顾,利用手中凌驾于皇帝之上的大权,为了自己死后的荣华富贵,命令将已建好的陵墓的主要三座殿全部拆除重建。历经14年,直至慈禧死时才完工,成为清代最讲究的一座陵墓。皇帝把陵墓当作是自己死后的宫殿,而且相信自己在冥间的生活比在现实世界要长得多,所以总是不惜血本地建造这种宫殿。从现存的皇陵来看,帝王的陵墓建筑可分为地下与地上两个部分。地下部分称为“寝宫”或“地宫”,为了求得坚固耐久,都用砖石结构,形式多模仿主人生前的房屋,内放主人遗体与遗物。地上部分为供后人祭祀用的建筑,在最前面有石人石兽排列的墓道,有陵门、陵殿、碑亭、牌楼等,组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在建筑周围广植长青树木,形成一个独立的陵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