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清政府颁布了禁海令,宣布“片帆不得下海”,“片帆不得出洋”(《皇朝政典类纂》卷一一八,第一页),正式中止了明末以来中国同西方国家有限的文化交流活动。在欧洲千帆竞驶的时代,中国开始了可悲的闭关锁国。1840年,英国军舰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两年后,中英双方签订了使中国割地赔款、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南京条约》。中国为什么战败?1841年,浙江巡抚刘韵珂总结道:“其(指英国)炮火器械,无不猛烈精巧,为中国所必不能及。”(《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三册)结合战败的事实,随着对西方的情况逐渐了解,人们开始模糊地认识到一种新事物,即船坚炮利。但是,直到在被迫打开国门20年后,清政府才采取了旨在“富国强兵”的学习西方技术的政策,于是一场运动应运而起。
夫中国之宜谋自强,至今而已亟矣。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
门户开放了,同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也多了,但通晓外语的人才却寥若晨星。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请设立同文馆;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又开设法文、俄文两馆,并将乾隆时内阁俄罗斯馆并入,统称为京师同文馆,这样成立了我国第一所教授外国语言文字的正式学堂,目的在于造就翻译人才。随后,江苏巡抚李鸿章也于同治二年奏请在上海设广方言馆,仿照同文馆的办法培养翻译人才。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恭亲王奕訢奏请在京师同文馆内,设立一馆讲授天文、算学。从此,同文馆的学生,由单纯学习西方语言,进而兼习西方科学了。同文馆和广方言馆是清末导向西学的先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