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造纸术的起源及汉代的造纸技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造纸术与指南针、印刷术及火药合称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了重大作用。其中造纸术发明比其余三项更早,因而中国纸和造纸术最先传遍世界各地。早期的纸用作新型书写材料和包装材料,以代替其他已有材料,特别是作为书写记事材料,为科学文化发展所必需。在纸未发明前,中国古代所用书写记事材料有甲骨、金石、缣帛和简牍。外国除用金石外,还用莎草片、贝叶、树皮及羊皮等为书写记事材料。古代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有赖于这些材料而得以保存下来,传诸后世。从上述古老材料发展到纸,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国最早文字记载主要见于殷商(约公元前17—前11世纪)的甲骨文中。甲是龟甲,骨是四蹄兽(牛)的肩胛骨,将文字刻记在上面称甲骨文。商周至春秋战国以来还将文字刻铸在青铜器上或刻写在石、玉之上。但从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起则大量用丝织物缣帛及竹简、木牍作书写材料。故《墨子》有“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槃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之语。古代非洲尼罗河流域及西方沼泽地生有莎草,埃及人、希腊人、罗马人和阿拉伯人将其木髓部切成薄条,压成薄片为书写材料。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则用扇椰树叶子晒干压平作书写材料。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经典都写在树叶上,再扎起,称“贝叶经”。欧洲及阿拉伯地区古时还用羊皮书写,有时写在刮光的树皮上。

我们可将上述古典书写材料分为三大类,再同纸作一对比。第一类为重质硬性材料,如金石、甲骨及简牍,容字有限,比纸笨重而不便携带,又不能舒卷,所占体积大。用青铜或铁器铸字,要耗去大量金属,工费较多。第二类为轻质脆性材料,如莎草片、贝叶、树皮等,虽在坚固性上不及第一类,但重量小、容字多,便于携带。不过比纸性脆,不耐折,亦不能舒卷及随意运笔写字。而将许多片扎成束亦占较大体积,且比纸重。第三类为轻质柔性材料,如缣帛,羊皮亦可归入此类,它们表面平滑受墨,容字多,更可作画。尤其缣帛,可舒卷与剪接,便于携带。这类材料寿命亦长,是理想材料,但同纸比最大缺点是昂贵,不易多得,故中国史称“贫不及素”,即穷人很难在帛上写字。西方一般人也用不起羊皮。同上述三类材料比,纸具有下列优越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