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一些明朝遗民流亡日本,有的就在日本定居下来。他们也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少业绩。朱舜水就是其中对当时日本思想、文化和教育影响最大的一位学者。
朱舜水(公元1600—1682年),名之瑜,字鲁屿,浙江余姚人。因家乡有一条以古代传说中的贤君舜命名的河流,故自号舜水。他自幼好学,是江苏松江府学的秀才。虽然朱舜水满腹经纶,可是看到明朝末年政治的腐败,慨然断绝做官之念。1644年清兵入关,占领北京。明朝崇祯帝自杀,福王在南京即位后,曾屡次征诏朱舜水,但他见奸臣马士英当道,力辞不就,不料因此受到迫害,只得避走海外,1645年首次东渡日本。以后朱舜水参加抗清复明斗争,奔波于闽浙沿海及日本、安南、暹罗诸国,前后15载,历尽艰辛。1659年,他随抗清名将郑成功北伐,反攻长江流域,兵败后亡命日本。这已是朱舜水第七次东渡了,他见到复明无望,从此流寓不归,直到去世,侨居日本20多年。
1659年,朱舜水在长崎登岸时,正值日本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厉行海禁,不准外国人入境。筑后柳川藩儒臣安东守约久仰朱舜水的道德学问,便拜其为师,并与一些文人学士联名向长崎镇巡恳求。经长崎镇巡黑川正直报告萨摩藩和幕府批准,破例允许留居。当时朱舜水已是60岁的老人,孤身漂泊,囊空财尽,难以维持生活。安东守约节衣缩食,拿出自己微薄薪俸中的一半接济老师。朱舜水表示“于心不安”,加以推辞,安东却说:“如果自己的生活优于老师,心中会更加不安。”1663年长崎火灾,朱舜水的住房也被烧毁,安东守约闻讯急忙赶到长崎慰问,并说:“如果让老师饿死,我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世上呢!”舜水感叹像安东守约这样品学超群的人才,即使在中国也是少见的。师生两人志同道合,情深义重,在一起便日夜以读书讲道为乐。安东守约在朱舜水的精心教导之下,果然成为日本江户时代的一位著名学者。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