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三章 吴汝纶——赴日考察的教育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20世纪初,清政府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实行废科举、兴学校、派留学、改官制、练新军以至预备立宪等一系列新政措施,为此急需借鉴日本的经验,因而不少中国官员、学者与各界人士竞相东渡,赴日本取经。其中有的是由政府大吏派遣考察,有的则是个人自费游历访问。他们考察的内容很广泛,从宪政、军事、工业、农业、教育,一直到警察、监狱、卫生等各个方面。尽管他们考察的时间有长有短,收获有大有小,认识有深有浅,然而很多人都写了考察报告或游记,留下了中日文化交流的记录,并对清末的新政改革和中国的近代化建设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下面着重介绍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对日本教育的考察。

吴汝纶(公元1840—1903年),字挚甫,安徽桐城人。自幼刻苦读书,颇有才华。1865年中进士,为曾国藩之门生、幕僚,后又为李鸿章幕僚,曾、李不少奏疏出自其手。曾任深州、冀州知州,主讲保定莲池书院。1901年吏部尚书张百熙任管学大臣,奏荐吴汝纶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即教务长)。吴汝纶为了办好学校,要求先赴日本考察教育,吸取经验,“一求要领”。

1902年5月15日,吴汝纶从日本长崎登岸,立即开始考察工作,首先奔赴长崎高等中学医学堂,认真参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解剖标本室、病理解剖室。以后几乎天天参观访问,有时甚至一天马不停蹄地考察二、三所学校。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路途劳累,一丝不苟地亲自详细询问学校的章程、教学、教材,以至教室的建筑、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等等情况。有时陪同人员劝他休息,他也不肯,并说“我为了国家来到这里,殚精竭虑,正在此时,不可不敦促自己!”在访问日本的四个多月内,吴汝纶先后实地考察了三、四十所学校,从幼稚园、小学、中学、高等学校(即高中)、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女子学校、华族学校、聋哑学校、士官学校,一直到东京和京都的两所帝国大学。他多次到日本文部省(即教育部)听取官员介绍日本教育制度、学校沿革和管理,并收集大量文件、资料和图表。他还广泛会见日本教育家与社会各界人士,深入探讨日本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其认真、负责、勤奋的精神,令人钦佩。因此在吴汝纶9月29日离日之际,东京《朝日新闻》发表文章称赞,“中国来游官吏学生至多,如吴先生之豪俊者,殆绝仅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