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上海市大部分地区。它西起茅山和天目山,东临东海,北滨长江,南濒杭州湾。面积36500平方公里。流域的西部为山区和丘陵区,约8000平方公里,占整个流域面积的22%。山区的高度除天目山主峰外,一般为200—500米。中部和东部为水域(湖泊、河流)、洼地与平原。水域占地6000多平方公里,约占整个流域面积的16%。湖泊以太湖为最大,2400多平方公里。洼地和平原的面积约2200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62%。太湖流域形如浅碟,除西部山区、丘陵较高外,东部、南部、北部的高度,也在四一八米之间,中间为洼地,高度多在三米上下。
太湖流域雨量丰沛,年均降水量为1100毫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每年春夏之交,北上的暖气流和南下的冷气流相遇于此,两者势均力敌,相持时间一个月,甚至五六十天,形成连绵不断的梅雨。梅雨对水稻生长有利,但如果时间过长,或雨量过大,都会导致水灾,特别是对油菜和小麦有危害。又由于太湖流域地处东南沿海,每年七一九月,常有台风在此登陆。台风雨来势凶猛,日降雨量往往高达几百毫米。如果排水设施不好,特别是中部和东部,便会酿成严重的洪涝灾害。一年中,太湖流域也有雨量偏少的季节,这时,如果没有灌溉设备,地势较高的地方,特别是太湖流域的上游,也会出现旱灾。
在我国历史的早期,太湖流域被认为是全国最差之地。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我国最早的地理学文献之一——《禹贡》,将全国分为九州,定出每州的等级,最好的是“上上”,最差的为“下下”,共九等。当时太湖流域属九州中的扬州,扬州被列为最差的“下下”等。到宋元明清时期,以苏(州)杭(州)为代表的太湖流域,地位急剧上升,被认为是全国最好的地方,是人间的“天堂”。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什么太湖流域的地位变化如此巨大,这当与这里的农业发展较快有关。农业是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主体,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是标定土地等级的主要依据。我国历史早期,太湖流域的农业产量极低,许多地方还是不毛之地,人们自然要把它列为“下下”等。从南宋起,这里的农业极为发达,成为全国的粮仓,有“苏(州)湖(州)熟,天下(南宋)足”的说法,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它是人间的“天堂”。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