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期的泥沙淤积,王景、王吴治理的这条原来地势较低、河床较深的河道,又被逐渐抬高了。到唐朝,决口泛滥开始增多。到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河决濮阳东面的商胡埽〔sao扫〕,终于导致一次重大的改道,向北流经馆陶、临清、武城、武邑、青县等地方,至今天津市境入海。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金兵南下,东京留守杜充妄图用河水拦挡,决开黄河南堤。军事目的并未达到,却酿成豫东、鲁西、苏北的大灾,黄河下游河道再一次大迁徙,夺泗水、淮水河道,与泗、淮合槽入海。
这条由人工决口形成的黄河下游新道,问题很多。从决口到泗水一段,系在泛滥中形成,河床很浅,极易漫溢成灾;泗水以下一段,河道狭窄,又有徐州洪、吕梁洪之险,很难容纳黄河汛期洪水。因此,从金代起,它频繁决口和泛滥。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黄河在山东白茅堤的决口特别严重,水灾遍及豫东、鲁西南、冀南等地,不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而且冲毁了会通河,切断了南粮北运的运河航道。元朝政府遂下决心治河。
河决白茅堤后,贾鲁是主张彻底治河的大臣之一。在如何治河的问题上,他主张堵塞白茅堤决口,挽河南流,回到泗水、淮水旧道,东入黄海。挽河南流,工程量很大,但对保运有利,符合元朝政府的要求。于是,元顺帝于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命他为工部尚书,率领汴梁、大名等路民夫15万,庐州等地戍兵二万,开往工地。工程于当年四月正式开始。
大体上说,贾鲁这次治河的施工顺序,先治理白茅堤决口以下的黄河旧道,再堵塞白茅堤决口。这是由于治理旧道的工程量很大,要浚深展宽河床,要截弯取直,要修建堤防等,只有在堵口之前,在河床干涸的情况下,最便于施工。但是,将堵口工程安排在后期,又会遇上七-九月间的黄河汛期,而汛期堵口,非常艰难,是治河大忌。由于贾氏事先对堵口工程制订了详细的方案,作了周密的准备和部署,因此,堵口工程和疏浚工程一样,都进行得比较顺利。当年十一月,全部工程峻工。先后疏浚黄河故道280余里,修筑堤防700多里,堵塞治理大小决口107处。工程量如此巨大,耗时仅为八个月,很不容易。治理后的河道流路,大致说,经今封丘、曹县、商丘、砀山等县市境内,徐州以下,循泗水、淮水河道,注入黄海。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